如果你還以為從空氣、陽光中獲取能源只是一種環保姿態,或是對久遠未來的遙望,那么你錯了。清潔可再生的新能源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奔向主流。能源革命也許會像互聯網革命一樣,徹底改變所有人的生活方式。
剛剛閉幕的全國“兩會”上,盡管保增長、促就業成為人們最關心的話題,但政府工作報告中,對新能源的重視較往年明顯升溫。報告提出:毫不松懈地加強節能減排和生態環保工作,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清潔能源,積極發展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與去年的報告相比,對可再生能源的描述,由“開發”強化為“積極發展”。
事實上,在奧巴馬就職成為新一任美國總統之后,全世界的觀察家們都發現,在其施政綱領中,美國的能源新思維稱得上是最重要的內容。而放眼世界,從歐盟到日本,從印度到馬里,許多國家都提出了明確的可再生能源目標,新能源絕非是姿態或者幻想那么虛無。
今年年底,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哥本哈根會議將召開,預計將對《京都議定書》到期(2012年)后的各國減排義務作出安排。無論結果如何,氣候因素將在促動全球能源結構和發展戰略調整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中國加速擁抱清潔能源
面對世界新能源的新變化,中國早有應對。而中國也是最早擁抱新能源的國家之一。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先后公布實施《可再生能源法》、《國家中長期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并編制完成《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
2007年,我國可再生能源利用量(包括大水電和新型可再生能源)已居世界首位,其中新型可再生能源利用量為5000萬噸標準煤。當年,我國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投資總額達120億美元,名列世界第二,僅次于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