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發電廠“不如搞養殖”
今年上半年,華電國際即墨王村風力發電項目通過建設核準,預計2008年年底開建,明年年底投入運行。 然而,這個預計總投資為5.5億元,年發電量為9188萬千瓦時,能滿足25萬戶居民全年生活用電的項目遲遲不見實質動作。 近日,記者在向王村鎮有關部門核實此項目何時動工時,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占地太大,不如在鹽灘上開辟養殖場,養殖海參、魚類等,效益肯定超過風電項目……”隨后,記者向即墨市發改局詢問此事時,有關人士告訴記者,到底搞還是不搞,他們目前也弄不明白。由于投資風電項目收益小,使得一些本來計劃投資的企業保持觀望。 青島市發改委能源交通處的一位負責人向記者表示,華電國際即墨王村風力發電項目面臨取消,除了選址出現問題外,效益難以預料也是重要原因。據介紹,像王村這樣通過審核但中途夭折的風電項目并不鮮見。
解電荒還需風力幫忙
“風力發電雖然面臨盈利難題,但就目前而言,仍然是投資商投資的熱點所在,也是青島發展新能源的主推方向。”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尤其是在能源緊缺的當前,發展風力發電是應對電力缺口的重要措施。來自山東省外經貿廳的統計顯示,今年夏天,溫泉的華威風電項目每個月的發電量都在160萬千瓦時以上,發電前景被普遍看好。 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說,從今年上半年開始,全市全面開展了循環經濟試點工作,大力發展風力發電等新能源產業,目前,已有12個可再生能源項目相繼落地并投入使用。目前,從國家到省、市,對風電項目都出臺了扶持政策,比如實施補貼電價、稅收減半征收等,下一步,青島市將對風電項目出臺更多利好政策。
處處是寶地,選址遇難題
據青島市氣象臺專家介紹,本市屬于季風氣候,有得天獨厚的風能資源。沿海及山地狹長地帶的地理位置形成“疾風帶”,每年的春季、秋季和冬季的風力資源豐富??紤]到風能、投資等多方面因素,氣象部門確定了三大區域適合推廣風力發電:嶗山仰口以北地區、膠州灣北部、膠南沿海地區。但是在開發風能的過程中,青島和全國的其他地方一樣,遇到了很多難以逾越的“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