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電價下調已經不只是傳聞,在過去的兩年中,國家發改委均數次對風電上網電價進行評估,并召集相關風電企業召開座談會,考慮下調風電上網電價的時機是否成熟。
由于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的巨大缺口和風電行業技術進步、風電機組設備價格明顯下降,國家發改委醞釀調低風電電價的動作也逐漸臨近。
對于管理部門來說,調低風電電價屬于政策管理方面的調控措施,理論上是視行業發展情況而變動的政策手段。但是從市場實際上來看,這無疑是對風電行業的發展增加了巨大的壓力,整個行業如同脫離了保障并面臨沖擊。
一家風電企業負責人對媒體算了一筆賬:以一個5 萬千瓦的風電場為例,如果該風電場平均利用小時數為2000 小時,其年發電量則為1 億千瓦時。假定全國風電上網電價每度下調5 分,那么該風電場因電價政策變化而損失的收益為500 萬元。與此同時,風電場的征地成本、施工及項目管理成本、融資利率均大幅上升。對于風電場經營者來說,經營風電場的收益將微乎其微。
如果不能保證盈利空間,甚至虧損,會極大挫傷企業投資開發風電的積極性,對產業發展造成阻滯。
目前來看,風電比常規能源在價格上面存在劣勢,如果完全由市場來決定風電電價,在競爭中將一敗涂地。因此需要一段很長的時間來縮短和常規能源之間的差距。真正掌握市場競爭力,首先就必須體現在價格上。調整風電電價以適應市場需求將是不可避免的,未來如何應對電價調整帶來的震蕩影響,保證行業資金流正常運轉都需要國家有關部門審慎做出決定,建設合理的風電價格體系,給企業以合理的利潤空間,促進行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