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云南風電開發與建設的速度開始放緩
云南各地熱火朝天的風電場建設場景已經不再
今年開始,云南省內所有風電發展都必須以生態文明為引領
在可再生能源發電能力吸納有困難時,調減火電發電容量以騰出發電空間
在火電已經充分調減的情況下,可再生能源吸納仍有困難時,調減風電、光伏等間歇性可再生能源發電……
云南能源發展進入有序發展時期
中國風電材料設備網記者獲悉,云南省今年2月已下文解凍風電建設,實際項目審批數量控制在一定的區間內,審批速度與去年同期相比也顯得謹慎了許多。
云南一家風電企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以前談云南風電發展,都說三千萬千瓦,現在業內改口了,說一千萬千瓦”。
記者從有關方面了解到,所謂三千萬千瓦,指的是云南可開發風電裝機達3300萬千瓦以上;一千萬千瓦是電網內部測算的風電發展警戒線數據。也就是說:如果云南風電裝機高于1000萬千瓦,大規模棄風限電就會出現。顯然,企業家在打迷糊眼了,言語間充滿了哀怨。2012年,云南“后來居上”,成為風電新核準項目冠軍,20多家風電企業先后涌入云南“捕風”。而今,云南各地熱火朝天的風電場建設場景已經不再。
記者的采訪中談起云南風電發展,多位業內資深人士觀點一致:云南風電發展,需要科學有序,需要考慮電源與電網的矛盾;更需要的,是化解能源開發與利用上下游地方的矛盾,以及中央政策與地方利益的矛盾。
風電發展回歸理性
云南省政府對風電的態度用一紙生態限令,讓省內風電建設回歸理性,所有搶灘捕風者都必須深思、三思……
記者獲悉,2月14日,云南省發改委下發《關于恢復全省風電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5月16日,云南省環保廳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風電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管理工作的通知》。兩則通知著重強調了一點:自今年開始,省內所有風電發展都必須以生態文明為引領。
通知提到,風電建設應從源頭著手,按照“生態優先,科學有序”的原則,堅決避讓各類生態環境敏感區域,實行環境評價一票否決,充分論證生物多樣性保護有效措施。完善風電建設項目環評管理,嚴格環境準入,并加強風電項目建設全過程監管。
一位風電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這兩個文件讓風場建設速度大大放緩,以前4個月就能拿下風場建設的所有手續,現在最快也要8個月。”記者認為,實質的問題不是手續,而是手續后面的優化。
另一家風電企業的負責人也告訴記者,如今水土治理、生態修復已經占到風場建設成本的10%。在手續方面,風場建設要拿到省財政廳、省國土資源廳、省環保廳、省林業廳、省民航發展管理局、省旅游發展委等諸多部門的同意文件,其中,航空和林業部門還要出具原則性意見。
對此,多家企業負責人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都表示,支持云南生態發展,只是希望政府在審批程序上能有所簡化,提高行政辦公效率。
“云南風電無序開發、搶灘發展的階段已結束,從今年開始,云南風電將進入有序、持續發展的階段。”云南省一名政府部門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
云南省對能源建設做出的理性安排
風電發展進入有序,深層次的是云南電力統籌消納問題。審批見緩讓許多風電企業家傷透腦筋。但是,不然的話放開建設,讓風電企業更傷透腦筋的“棄風”等待著你。
據記者了解,目前云南出現棄風限電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電網建設跟不上電源建設,比如洱源地區,由于風電企業扎堆開發而輸電線路有限,部分風電企業的棄風電量比例已達35%。第二則是汛期出現的風水之爭。雖然云南有“風水互補”的天然優勢,但在一定區域內,水電、風電都存在消納問題。
根據今年云南工信委下發的電網發電調度原則,將優先安排水電、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發電,在可再生能源發電能力吸納有困難時,調減火電發電容量以騰出發電空間。在火電已經充分調減的情況下,可再生能源吸納仍有困難時,調減風電、光伏等間歇性可再生能源發電。
即便如此,風電與水電的協調問題仍然最為突出。多位風電企業人士告訴本報記者,在汛期,水電站附近的風電場限電尤為嚴重。
從今年的情況看,風電棄風也將成為必然。記者從云南工信委獲悉,預計2014年,云南省新投產發電容量為717萬千瓦,其中水電543萬千瓦,風電159萬千瓦,太陽能4萬千瓦,火電11萬千瓦。預計到年末,云南發電裝機將超過7000萬千瓦。就電力供需形勢來看,今年云南電力供需仍呈現全年供大于求的態勢。
“在全網水電來水平水至偏枯6成、火電全年利用小時數不高于2650小時,西電東送同比增長26%、云南電網省內售電量同比增長5.7%的情況下,水電富余電量預計為148億千瓦時左右。”云南工信委一位人士表示。
“棄水嚴重地區還是要適當控制風電的開發進度。”中電聯一位專家告訴記者,“要知道,風電高速發展的模式不可持續。”
根據云南工信委的數據,2013年,云南水電裝機4714萬千瓦,增長35.6%;風電裝機219萬千瓦,增長67.2%。就發電量而言,水電發電量累計完成1606億千瓦時,增長29.7%,風電45億千瓦時,增長62.72%。
云南電源電網發展走向協調
多位專家表示,云南棄風棄水歸根結底是能源統籌發展的問題,最為引人關注的是云南能源發展與電網規劃的協調問題。
“云南風電發展并沒有一個明晰的規劃,到底發展多少合適,我們都沒底。”一家當地風電企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應該知道這不是一家企業負責人能規劃的,有此怨言當有情可原。
“總體而言,云南的水電、風電等電源到底發展到多大規模合適?云南電源與電網如何協調?云南電力外送能否解決棄水棄風問題?這都需要云南政府統籌考慮。” 一位業內專家對本報記者表示。但是,有此規劃束之高閣,業內人人一頭霧水是政府的失誤。
此前,在電力外送方面,云南政府與南方電網關于金中直流的爭議引得全國矚目。有專家分析稱,這一事件出現的最主要原因是經濟補償機制問題。西部的付出支持了東部的發展,但西部并未因此受益。曾有人提出一種“上下游補償機制”,即電力消納地通過資金等方式,對資源輸出地進行補償。但由于實施難度太大,最終沒有成行。此外,這一爭議的出現也與云南想要發展高耗能產業有一定關系。
據記者了解,雖然金中直流方案已定,但項目整體推進難度較大,且云南政府態度曖昧不明。今年兩會期間,云南省一位人大代表曾明確對記者表示,云南今年將強力推進電改,其原因就是“當前電力模式無法實現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電礦結合目標。”
一位發電企業負責人表示,“對于發電企業而言,無論采用什么樣的輸電方式我們都沒有異議。我們希望看到電力能夠外送的盡量外送,盡快解決市場消納問題,讓能源建設有序快速發展,避免出現能源輸出方限電,能源消費方用電緊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