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型海上風電產業在中國有望于未來的一年或兩年起飛。”全球風能理事會秘書長蘇思樵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目前,海上風電成為新的增長點,特別是最新出臺的標桿電價將促進中國海上風電的發展,并支持海上風電價值鏈的完善。按照國家規劃的到2020年海上風電裝機達3000萬千瓦的目標,海上風電遠景市場規模可達4500億-6000億元,其中整機及零部件等制造業市場可達2500億-3500億元,而海底電纜潛在市場規模可達300億元。在海上風電項目總投資中,整機、風塔等設備投資約占60%。按目前海上風電平均裝機成本1.5萬元/千瓦測算,未來兩年海上風電設備投資有望超過500億元。項目包括上海東海大橋二期項目、南方電網珠海海上風電項目和中廣核江蘇潮間帶項目等。
于建軍向記者表示,“華銳風電已經做好了技術以及運營的充分準備,而且已經開始成功上馬并運營了相關項目。”
不過,我國海上風電開發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在規劃和標準、設備制造、工程、設計、施工安裝、成本控制、運行維護、政策和管理等方面均缺少成熟的經驗,面臨的挑戰貫穿全產業鏈。
中國風電企業僅僅著眼于國內市場遠遠不夠,必須積極爭奪快速發展的海外新興市場。
“中國作為風電機組新興出口國,既有面向全球市場的強大制造能力,也有拓展外需市場的巨大壓力。”于建軍表示,華銳風電將始終堅持“兩海戰略”,大力進軍海上風電的同時,將繼續拓展海外市場。華銳風電海外市場穩步拓展,出口土耳其、意大利、瑞士、巴西、南非等國家風機累計容量達300MW.
另外,能源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各國政府與學術界的重視,而風電正是減少能源進口依賴的不二選擇。中國對風能的支持作為其能源戰略的重要內容,使得風電能夠繼續在中國市場穩健發展。但是風電企業必須保證具備設備制造和產業運營的技術成熟度。以華銳風電為例,陸續研發推出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適合各種風況和環境條件的1.5MW、2MW、3MW、5MW、6MW系列電網友好型風電機組,尤其是大型風電機組方面表現卓越,由華銳風電自主研發推出的全亞洲單機容量最大的華銳風電6MW海上大型風電機組也在江蘇射陽基地成功安裝。另據于建軍透露,由華銳風電完全自主研發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10MW風電機組的研發工作正在順利進行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