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鳴華北電力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發改委電力體制改革專家咨詢組首席專家,華北電力大學工商管理學科學術委員會主任,能源與電力經濟研究咨詢中心主任。先后參加了作為我國電力市場建設的綱領性文件的國務院5號文的討論和起草工作;負責承擔了國家“十一五”需求側管理規劃的研究和國務院匯報稿的起草工作;參與起草國家發改委、環境保護部、原電監會頒布的 《節能發電調度信息發布辦法 (試行)》和《發電權交易監管暫行辦法》等工作;國家發改委“中國電力需求側管理白皮書”主編。
電網規劃不能碎片化
記者:在消納清潔能源并網方面,電網企業已經做了哪些工作?
曾鳴:在過去幾年,不管是國家電網公司還是南方電網公司,在電網企業的管理和電網輸配電的規劃、運行和調度幾個方面對于促進我國可再生能源盡可能多的并網運行,作出很大的努力,而且成效顯著。有些社會人士認為電網調度不作為,把新能源當成垃圾電所以才導致棄風棄光,我個人認為,評價是不屬實的。
記者:您認為下一步,在促進清潔能源發展方面,電網企業的工作重點應該是什么?
曾鳴:下一步電網企業如何繼續促進大規模可再生能源并網,減少棄風棄光,是“十三五”國家電力發展規劃、管理、改革重中之重,從“十二五”規劃整個來看,我國棄風棄光現象比較嚴重。所以未來的清潔能源開發和利用應當是一個包含“電源、電網、負荷”的整體解決方案。規劃要統一協調,不能為各方設定邊界,決不可割裂規劃。我國將長期處于混合能源時代,因此,可再生的、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不能與傳統化石能源的開發利用相脫離,因此相應的解決方案要實現傳統化石能源與清潔能源之間的相互協調,并且要將電源、電網、用戶統一為一個整體,實施綜合資源規劃。另一方面,這個整體解決方案需要通過智能電網技術、先 進輸電技術、負荷響應技術以及先進的儲能技術作為支撐,實現電源與電網、電網與用戶、電源與用戶之間的資源優化配置,這個管理模式與相關技術稱之為“源-網-荷-儲”協調優化模式與技術。
抽水蓄能和智能電網作用很大
記者:對于發展清潔能源,請您從技術層面具體談一談?
曾鳴:在電網技術方面,直流發電功率拿出一部分作為系統的調頻,對于抑制可再生能源波動會有很好的作用。柔性輸電、電力電子技術逐步強大,對整個電力系統的慣性減小、對可再生能源并網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特別強調的抽水蓄能技術是未來電網里,減少雙側隨機性的有效途徑,抽水蓄能電站運行靈活、反應快速,是電力系統中具有調峰、填谷、調頻、調相、備用和黑啟動等多種功能的特殊電源,是目前最具有經濟性和大規模儲能的設施。
記者:抽水蓄能應該采用什么樣的運營模式呢?
曾鳴:在市場機制方面,我個人認為,抽水蓄能作為一種調頻工具,是系統內來提供輔助服務的。在我國可以有兩種運營模式,一種是作為商品放在市場中。還有一種方法,把抽水蓄能電站,視為電網系統中如輸配電設施同樣功能的一種設施,它的建設投資和價格機制就如同我們現在的輸配電價一樣,國家的監管部門就如同監管輸配電設施一樣來監管抽水蓄能設施。前一種方式的優點是市場化,通過市場機制提高效率;后一種方式會讓市場更加簡便。
記者:智能電網在推動清潔能源消納起到了什么作用?
曾鳴:在電力這個特殊的商品中,電網是一個樞紐,眾多的大數據都來自電網,各種協調都需要大數據來運行,這些大數據要靠在未來的智能電網平臺上來支撐。
關于清潔能源的消納,首先規劃是重中之重,比如需要知道有多少可再生能源要并網、有多少傳統的電源和清潔能源需要互補;在需求側負荷中心能消納多少清潔能源。這些要靠規劃統一協調、但是重要的數據需要電網來提供。
所以,在規避雙側隨機性、混合能源時代,智能電網是一種非常強有力的技術平臺,智能電網能夠高度協調支撐可再生能源并網,特別在用電側,如需求側響應,對用戶側信息的掌握要十分及時、充分,促進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高效運行,這都是智能電網的優勢。
“混合能源時代”將是大勢所趨
記者:2011年英國的電改就是圍繞著大幅提高清潔能源發電比重進行,然而,3年來,英國民眾抱怨清潔發電比重提高的同時,他們的電費賬單也提高了。那么如果 我國大幅提高清潔能源比重,是否會存在居民用電成本上升的情況呢?
曾鳴:可以肯定地說,這種情況在我國不會發生。其實,清潔能源發電機制在一些歐洲國家已經比較完備,做得最好的是丹麥和德國,這兩個國家的經驗表明,民眾是可以接受清潔能源發電的電價的。
其次,我國國情與那些國家不同,在目前的大體制下,即使清潔能源比重上升了,電價不會出現明顯波動。主要原因是在提高清潔能源發電比重的同時,火電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依然占據主要地位。我國現在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最終將呈現一個“多元互補”的態勢,我們將迎來“混合能源時代”,這種態勢將導致電價不會出現明顯上漲的局面。
記者:您提到由于與歐洲國家國情不同,我國將迎來的是“混合能源時代”。那么國際上有沒有類似情況的國家呢?有沒有值得我國借鑒的經驗
曾鳴:美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由于電力調度管理分散,美國曾經出現過多次大范圍嚴重的停電事故。近年來,美國采取措施來加強電網集中化管理,如成立了獨立運行機構(ISO)和區域輸電組織(RTO)、推行強制性電網運行可靠性標準等。這樣,美國電網加強了區域整體調度,在做電網規劃時強調整體性,遠距離輸電,盡可能多地消納清潔能源,達到了“多元互補”的目標,經濟性也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