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要點: 近期電力及周邊行業熱點新聞較多:1、有媒體報道,“能源局對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的修改意見是到2020年我國核電運行裝機容量應調整為7000萬千瓦,在建3000萬千瓦。目前,我國《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05-2020年) 》目標是,‘到2020年核電運行裝機容量爭取達到4000萬千瓦,在建1800萬千瓦。’”2、國家能源局成立以來的第一次全國能源工作會議今天在京召開。會議主要精神包括加快電力工業結構調整、大力推進煤炭資源整合、積極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等。
評論:自2008年開始國家就已顯露大力發展核電的政策導向。這一政策的背景是:我國煤炭資源雖然絕對量相對豐富但畢竟屬于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更重要的是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二氧化硫排放的第一大國和二氧化碳排放的第二大國,中國已經向國際社會承諾了溫室氣體減排目標,二氧化碳排放將會日益受到國際上的壓力,并且,過度依賴煤炭將使我國已經很嚴峻的環境壓力和運輸壓力長期得不到有效緩解。
2008年以來煤炭電力兩個行業的利益博弈更使核電顯得“清潔而高效”。我國大力發展核電最大的掣肘是鈾資源限制,但是國內鈾資源支撐目前已規劃的項目運行應無問題,相關問題我們將在專門的報告中討論;目前政府對核電及其他可再生能源的熱情,并不會改變未來數年內火電在我國電源結構中的支配地位——核電及水電項目建設周期較長、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受成本及技術等因素制約難以迅速擴大規模,未來我國北煤南運、西電東輸的能源格局仍將長期存在,但這并不影響與核電站開發、運營相關的行業、公司從核電大發展中充分收益;國家能源局工作會議另一項重要精神是“加快電力工業結構調整。要抓住電力需求放緩的機遇,大力調整電力結構、加強企業管理和積極推進改革。建設大型煤電基地……發展熱電聯產,大力發展核電,加強電網建設。”大力調整電力結構,主要指改善火電裝機結構,加速“上大壓小”進程,“大力發展核電”則是少見的用法,體現了推進核電建設的政策導向。對于積極推進電力工業改革,我們仍然認為在火電行業運營形勢沒有根本好轉之前,競價上網改革難以真正推進,擴大大用戶直供電試點范圍、規范和完善差別電價制度則是更現實、有效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