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重構了電力市場格局,也釋放出了電力行業在能源互聯網發展的巨大空間。
近期,能源局就能源互聯網組織了四次座談會,邀請了包括國家電網、五大電力公司、煤炭企業、互聯網等多個行業企業進行探討,內容包括了能源互聯網的定位、目標、技術實現等問題。
對于能源互聯網的定義和內涵,業界仍有爭議。 多家傳統能源企業和互聯網企業已經站上這個新的“風口”,積極布局能源互聯網。
企業搭乘“互聯網+”
盡管頂層設計還未正式出臺,能源互聯網的熱潮已經在資本市場掀起了數次波瀾:相關的上市公司如智慧能源、積成電子、科華恒盛等相關概念公司也受到了投資者的熱捧。
遠東電纜去年改名“智慧能源”向智慧能源系統服務商轉型后,股價從今年2月初約9元漲至目前29元/股。
6月17日午間公告與英特爾亞太研發有限公司簽署了《戰略備忘錄》的積成電子, 3月成立能源公司專門從事能源互聯網業務,版圖包括智慧城市、節能咨詢、新能源電站開發、云平臺等。公司受到多家券商追捧,公司股價從3月的17元/股左右上漲至目前的47元/股左右。
“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重構了電力市場格局,也釋放出了電力行業在能源互聯網發展的巨大空間。”在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看來,傳統的電力、電纜、電能計量產品、用電信息采集系統都將利用互聯網實現新的轉型。
國家層面的《能源互聯網行動計劃大綱》尚未公布,但地方政府已經進行布局。
6月15日,四川省政府辦公廳下發《四川省2015年“互聯網+”工作重點方案》,提出在制造、農業、能源、金融等多個領域推進“互聯網+”。
其中在能源領域,四川省政府將和清華大學推進能源互聯網,在成都天府新區設立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研究院和能源互聯網創新產業園區,并設立能源互聯網產業發展投資基金。重點包括了城鎮智能配網建設、新能源汽車、能源市場化改革、能源互動交易平臺、能源互聯網大數據分析及應用等。
按照四川省政府的規劃,將建成互聯網能源信息管理系統,實現全省能源信息資源和基礎設施資源集約化管理,覆蓋全省能源管理部門、能源企業,推進數據共享。
四川是首個對能源互聯網具體工作進行詳盡部署的地方政府。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半個多月前,國家電網四川電力公司和騰訊簽署關于“互聯網+電網”項目合作協議。
記者在梳理后發現,目前已經參與能源互聯網的能源企業,除了國家電網這樣的電網企業,還有電力、煤炭、石油、新能源等多個行業的企業。
在5月份,神華集團董事長張玉卓撰文稱,神華利用網絡銷售產品打開了“互聯網+煤炭行業”的小窗口。目前,神華正在積極進行轉型,數字化及信息化將作為神華“十三五”規劃的一部分。如探索成立售電公司,通過互聯網平臺銷售包括新能源在內的電力產品和碳配額。另外,搭載互聯網銷售電力寬帶及其他電子、電力改造產品和服務。
而就在6月11日,中石油集團官網宣布,與騰訊簽署協議,將在“互聯網+”領域進行合作。對于合作的細節,中石油并未公布,但有業內猜測,本次合作領域或率先面向下游消費者,如用微信支付買油等。
除了傳統能源行業,新能源企業搭載“能源互聯網”之勢更是愈演愈烈。
一個近期在行業引發廣泛關注的,是前江西賽維LDK董事長、現SPI綠能寶董事長彭小峰6月16日在北京公布能源互聯網生態圈的戰略布局。其推出的“綠能寶”是一款實物租賃理財產品,投資者可在平臺購買光伏產品,并通過綠能寶委托租賃給光伏電站項目獲得收益。
能源互聯網前景:能效仍是核心
可以確定,借助“能源互聯網”,傳統能源行業迎來新一輪轉型升級機遇。
但亦有業內發出冷靜的聲音:在能源互聯網浪潮中,需要關注可能存在的“泡沫”。原因在于,雖然能源互聯網的愿景很美好,但是成熟的能源應用互聯網技術尚未實現、可盈利的商業模式不明確、已有的壟斷格局仍難打破等,這些問題也將導致從以前的商業模式過渡到“互聯網+”模式仍是漫長的。
光是能源互聯網這一概念,該如何定義,現在業界仍有很多的爭議。
國家電網董事長劉振亞、國網能源研究院首席專家馮慶東,中國智慧能源產業聯盟副秘書長苗韌等業內人士都對“能源互聯網”有不同的理解,這種爭議也將長期存在。
“因為本質上講,互聯網只是一種技術或手段,所以現在業內說的能源互聯網更準確的應稱之為‘互聯網+能源’,這樣更容易理解這個概念。”一位電力從業者認為,能源互聯網的最終目的應該是讓廣大的消費者受益、此前的能源消費方式得到變革。
在曾鳴看來,能源互聯網除了涵蓋煤、石油、電力、新能源等不同的能源層次,也包括了電網、油氣網、供熱管網等多種形式的網絡結構。而建設能源互聯網的首要任務和目的就是為了促進節能減排、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林伯強也認為,現在能源行業本身存在的資源浪費嚴重、利用效率低、信息不對稱等問題,這需要能源互聯網解決。特別是近年來新能源發電的并網、優先調度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利用互聯網技術能否實現突破,也值得關注。
“能源互聯的內涵應該包括了能源信息的交互和能源本身的互聯互通,未來傳統能源企業、新能源企業以及互聯網企業的機遇和競爭并存。但從現階段來預測,能源互聯能夠為人們現實生活帶來多大的改變,還為時尚早。”鎮江華東電力設備制造廠有限公司項目經理聶光輝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