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丹麥,你不時會與成片的白色風車相遇,在農莊、在海上,它們不僅是美妙的風景,更是丹麥能源與出口經濟的命脈。論歷史,“風車王國”是荷蘭;在現代,“風能王國”非丹麥莫屬。想利用風能的國家有很多,憑什么丹麥——人口不足560萬的區區小國能突圍?曾經有人評價:丹麥風電領先全球是全面性的,理念上的先進。小編帶你挖真相——丹麥風能,憑什么“能”“吹”遍世界。
風能的好處有許多:取之不盡用之不絕,干凈無污染,是標準的可再生能源
風能的挑戰也不少:不可控、有季節性、投入成本高、噪音、地域性強、發電率等
真相一:丹麥風能“能”在何處?
陸地風電,海上風電雙管齊下;歷史悠久、技術過硬、產業鏈完整、市場化運作。世界上第一個發電風輪誕生于丹麥,丹麥也是當今世界最大的風電設備生產國,世界10大風輪生產廠家有5家在丹麥,3臺風機1臺產自丹麥,世界60%以上的風輪制造廠都在使用丹麥的技術。
今天風能約占丹麥整體供電33%,這是全世界風電并網的最高水平。到2020年,風力發電將占總電力供應的50%。
真相二:發展風能需要啥?
風能當然需要風,丹麥西岸風力強勁,擁有發展風能的自然優勢。然而細心的丹粉一定會發現:單拼風量大小,許多歐洲小伙伴的風資源都比丹麥足。與其說丹麥風能有“先天優勢”,后天政府的支持、強勁的科研和民間眾籌才是風能的主動力。
政府:丹麥有至2050年完全擺脫石化燃料的國家政策,因此大力發展新能源。對于風電等可再生能源產業免征環境稅,同時丹麥法律還規定國家必須接收來自丹麥風電廠的風電,并給予這些風電廠一定溢價補貼,政府還每年設置環保基金鼓勵綠色投資。修建風機也能得到政府補貼。
科研:46家研究機構,8所大學,6個科技園區主攻空氣動力,氣象,風力評估,力學,材料力學,風機性能等風能研發(丹麥面積還不到中國山東的1/4呢)
全民參與:除了近3萬人直接從事風電工作,丹麥風電擁有很有特色的“集群”制度,既有各式專業組織和集群團結風電企業的力量解決產銷等問題。小編曾向大家推薦的丹麥薩姆索島Samso,風機都由農民眾籌擁有。
真相三:坎坷的風電發展
丹麥的風電發展并不是一帆風順的。上世紀70年代時,丹麥的能源自給率不到2%,90%依靠石油進口,而丹麥的水電太陽能都不豐富,核電又被國民投票反對。一戰前后石油供應恢復一度讓風電行業衰弱,而70年代石油危機迫使政府下定決心改變能源策略,主要發展風能和生物質能。
真相四:攻克風電難題的奧秘
蓄電窩電廢電
“天有不測風云”是風電行業一定會遇到的問題:風太多消耗不掉,需要風時卻沒有怎么辦。丹麥風電發展的背后是準確的風力預測,縝密的電網建設規劃、超完善的預備及蓄電體制保障供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