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國務院研究部署抑制鋼鐵、水泥、多晶硅、風電等新興產業產能過剩、重復建設等問題。國元證券(000728,股吧)分析師周海鷗8月28日接受理財一周報記者采訪時認為,政府這一抑制信號及時剎住了新能源行業產能的無序發展勢頭。“新能源行業中的泡沫其實已經產生,政府這一信號也極有可能引發行業內的大洗牌。但是對那些有實力的上市公司而言,這也不失為一個利好消息。”
8月26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從四個方面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國務院直接點名鋼鐵、水泥等傳統行業正處于產能過剩階段,并仍在盲目擴張。而風電、多晶硅等新興產業也出現了重復建設傾向。溫家寶表示,今后對于上述涉及產業,將從市場準入、環境監管、土地審批、銀行放貸、信息發布等多個方面進行嚴控。
銀行慎貸新能源項目
按照十一五規劃,我國要加快發展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根據國內新能源規劃,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的總裝機容量將達60GW,占全國總電力裝機容量的10%。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的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1GW,占全國總電力裝機容量的12%。
在政府極力支持和鼓勵新能源發展的前提下,國務院為何會在此時發出抑制多晶硅、風電等新能源的信號?“主要還是產能過剩導致的”,國元證券分析師周海鷗告訴記者,由于受國際市場價格走高的影響,從2007年開始國內多晶硅行業發展速度幾乎達到了令人吃驚的速度。一夜之間幾乎所有的地方政府都冒出了相關的項目計劃,開始實施多晶硅產業規劃。
有統計數字顯示,目前我國的光伏產業鏈中,已投產的有10多家多晶硅企業、60多家硅片企業、60多家電池企業、330多家組件企業,太陽能電池產量占到世界總產量的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