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光伏發電正在進入化石能源的發電成本區,意味著,光伏發電正在從補貼輸血走向自我造血。2020年開始,中國對光伏的政策補貼逐漸退出,而光伏技術進步帶來的成本降低真正實現了平價化,帶來光伏大規模發電的階段。
未來在“碳中和”的時代背景下,光伏賽道的空間仍非常可觀,“十四五”期間我國新能源發展或迎來爆發期。國際能源署預計,2025年之前,中國將占所有可再生能源容量增長的40%,其中光伏產能將占到80%,到2025年前后中國光伏年新增裝機或達到100GW。
按照當前的規劃來看,風電與光伏在中國電力結構中的比重,將會穩步上升。平安證券估算,按照到2030年風電在沿海省份滿足15%的電力需求來計算,2030年國內海上風電裝機規模將超過200GW,而截至2020年底國內海上風電累計裝機約為11GW,海上風電有望迎來快速發展的黃金時代。
中信證券指出,2022年國家能源局將加快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重點發展光伏和風電,積極推動海上風電集群化開發和“三北”地區風光伏基地開發,以及沙漠、戈壁、荒漠風電光伏基地建設,啟動實施風電光伏下鄉發展行動,這意味著2022年風電光伏板塊仍會保持快速發展,給相關領域帶來大量投資機會。
但需要指出的是,單純從行業景氣度來看,未來風電、光伏賽道或許仍有不錯的投資機會,但大部分個股在2021年的漲幅過高,在一定程度上已經透支了未來的增長空間,仍需要警惕高估值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