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時隔17年重新開啟的全國能源大會上,國家提出今后要大力發展新能源。但是眼下新能源的發展情況卻并不樂觀,那么新能源在推廣中到底存在什么樣的問題呢?
河西走廊的最西端的甘肅玉門關,是我國風力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到過這里的人都說,千里戈壁中巨大的風力發電機組隨處可見,按照設計規劃,這里的風力發電機組一旦正常運行,可以有效緩解華北、華東地區的用電緊張局面。但讓人遺憾的是,這些投入巨資建造的戈壁風車目前卻只能靜靜的矗立在沙漠中。
網絡太弱經不起沖擊
西北電網公司技術中心主任衣立東說:“網絡太弱,經不起沖擊”。
衣立東介紹說,由于風力發電受到風力大小的影響,發電量不穩定,而西北電網的容量又相對較小,因此,風電與電網之間不匹配,直到現在,新疆的風力發電依然無法接入全國電網系統,巨大的投資建設成的戈壁風車,只能處于停滯狀態。
不僅是風能遭遇發展困境,新能源中的另一個主角——太陽能產業在我國的發展也面臨著尷尬。山東省德州市,是我國太陽能產品的一個主要生產基地,筆者注意到這樣一個細節,很多住宅,尤其是新建的住宅大多數都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不僅如此,經銷太陽能產品的專賣店在這里也是隨處可見。但在筆者采訪的時候,不少太陽能生產企業負責人卻說現在的日子并不好過。
皇明太陽能集團黃鳴說,阻礙太陽能行業發展的還有另外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缺乏自主知識產權。不少企業是設備、原料、市場都高度依靠國外,在核心技術和增值環節上沒有話語權,這樣一來,產品的價格就無法掌控,看似熱熱鬧鬧,頭頂高科技光環,實際上只是處在整個產業鏈的低端,而造成這種現狀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目前政府對太陽能產業發展投入的相應補貼和財稅支持還遠遠不足。
新能源普及亟待政策統籌
面對現實問題,今后我國的新能源發展道路究竟應該怎么走呢?來聽一下專家是怎么說的。
不少新能源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都表示,新能源發展的當務之急就是要盡快建立一套完整的新能源技術發展路線圖。
中國工程院院士顧國彪:因為一個新的生產要經受工藝生產的完善,然后再到應用的考驗,希望生產方有很好的考慮,包括研發單位進一步提高生產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