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編寫組成員透露,《并網標準》編寫組目前正在廣泛收集業界對于征求意見稿的修改意見,并將于本月中旬組織專家進行集中研討,并著手對標準進行修改完善。
其他焦點問題爭議依舊
據了解,《并網標準》的核心內容是針對大規模風電場接入電網提出技術要求,由風電場技術規定、風電機組技術規定組成。其中,對風電場的技術要求包括風電場接入系統、有功功率、無功功率、電能質量等8個方面,對風電機組的技術要求則包括有功功率控制、無功功率控制、頻率調節能力、低電壓穿越能力4個方面。其中,風電機組是否要具備低電壓穿越能力歷來是電源與電網企業在解決并網難問題上最大的爭議點之一。
低電壓穿越是指當電網故障或擾動引起風電場并網點的電壓跌落時,在一定電壓跌落的范圍內,風電機組能夠不間斷并網運行。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新能源研究所所長王偉勝對《中國能源報》記者表示,目前我國幾乎所有入網的風電機組都不具備“低電壓穿越能力”。在此情況下,當電網發生擾動或故障的時候,會引起大面積的風電場切機,這種情況在我國的吉林、甘肅和寧夏曾出現過。“目前我國正在建千萬千瓦的風電基地,這么大規模的風電并網如果不具備低電壓穿越能力,整個電力系統的安全和穩定運行就會受到很大影響。”王偉勝說。
然而,電網部門對于低電壓穿越能力的要求,在諸多電源業界人士看來并不合理。中國風能協會一位專家告訴記者,對于直接接入配電網的風力發電機組應具備低電壓穿越能力。但目前我國風電場發電都并入高壓輸電網,電壓跌落到一定程度除非風電場端短路,而這種情況極少出現。因此,對并入輸電網的機組要求低電壓穿越能力并無多大必要。
上述大連重工集團的人士則表示,要滿足低電壓穿越要求,每臺機組的成本至少要增加20萬元,這對國內眾多設備制造商來說不是個小數目,而且這一功能也可以在并網端解決,其投入成本也遠低于給每臺機組都配備低電壓穿越功能所需成本。
標準亟須增加對電網的約束
《并網標準》提出的技術要求,僅針對風電場和風電機組,這在部分企業人士看來是一種缺憾。國電龍源集團的一位人士認為,征求意見稿缺少對電網的約束。發電和并網是相輔相成的,需要電網方面保證的電壓范圍、頻率范圍、無功功率的需求、短路或電壓跌落的能量范圍和事故出現的頻率等也應一并涵蓋在內。
近年來,因電網限電而導致風力發電無法并網而白白流失的現象屢見報端。據不完全統計,2008年全國各風電企業因電網限電而流失的電量約為2.96億千瓦時,2009年這一數字預計超過15億千瓦時,約占風電總發電量的6%。
對此,業內專家認為,盡管一段時期以來電網企業也為促進風電并網做了大量工作,但認為風電等新能源電力是“垃圾電”的想法始終根深蒂固,夸大地看待了風能資源的不穩定性給電網運營帶來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