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悲觀者還是樂觀者的觀點,都只是對未來經濟形勢的一種判斷,并不能代表實際發展趨勢。災源之地的美國,如何能度過經濟危機,主要看奧巴馬對經濟的刺激計劃的實施效果,以及全球各大經濟體系的共同努力。奧巴馬將于本月20號宣布上任,其經濟刺激計劃目前進入最后籌劃階段。
在奧巴馬的刺激計劃中,有一項措施需要重點關注,那就是“能源和基礎設施”政策,具體來說即發展節能、替代能源,修建支持替代能源的基礎設施。
具體來看,其能源計劃包括:
(1)為美國家庭提供短期退稅,應對日益上漲的能源價格。
(2)未來十年投入1500億美元資助替代能源研究,并為相關公司提供稅務優惠,有助于增加五百萬就業崗位。
(3)未來十年大幅減少對中東和委內瑞拉的進口石油的依賴。
(4)以7000美元的抵稅額度鼓勵消費者購買節能型汽車,動用40億美元的聯邦政府資金來支持汽車制造商,目標到2015年美國的混合動力汽車銷量達到100萬輛。
(5)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配額的限定,2012年達到發電量的10%,2025年達到25%。
(6)支持強制性的"總量管制與排放交易"制度,力爭在2050年之前實現二氧化碳減排80%,低于1990年的水平。
(7)對石油征收暴利稅,當油價高于80美元/桶時,將對國內石油采掘公司征收高額稅收(這一政策曾在80年代初的里根政府時代使用,當時政府從國內石油商手中總計征收高達800億美元的暴利稅。)
第(1)(4)條旨在增加美國公眾對于新能源的消費能力,第(5)條要求公用事業運營商增加可再生能源的比例;第(2)條推動技術進步從而降低可再生能源成本;第(4)條則和新能源的崛起互為因果。
強制性的“總量管制與排放交易”制度,其作用類似碳排放稅,區別在于其設定了一個總的額度。“總量管制與排放交易”與“石油暴利稅”的共同作用,是推高了化石燃料的成本。在上個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中,可再生能源曾經興起,但隨后因為油價下跌而偃旗息鼓。此番奧巴馬能源政策為化石燃料推高成本,間接增加新能源經濟上的比較優勢,此舉甚為高明。我們認為政府征收化石能源的環境成本非常重要。
雖然從長期來看,化石能源的價格將逐步走高,但全球經濟危機帶來衰退使得未來幾年化石能源價格不一定繼續走高。在此情形下,通過行政的手段保持化石能源的高價,從而保持可再生能源發展的經濟驅動力,顯得嚴肅而緊迫。
歐盟:“精明的投資”帶動低碳經濟的發展
歐盟是全球三大體系之一,云集了眾多老牌工業國家,與美國經濟體擁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在全球化經濟加速的環境下,歐洲國家的經濟不可避免遭受本輪金融危機的蹂躪。更糟糕的是,所有歐洲國家原有的經濟問題都在本次危機中成了潛在的災難——高工資福利水平,使得這些國家在國際分工中競爭力下降,吸引外國投資不力;失業率和稅率水平偏高,人們的可支配收入減少,內需增長停滯,歐洲內部市場日益趨于飽和;單一貨幣歐元使得各國政府和中央銀行無法針對本國實際情況做出及時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