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場造價對上網電價有明顯的影響,當造價增加時,同等收益率下的上網電價大致按相同比率增加。
我國幅員遼闊,各地風電場資源條件差別很大,甚至同一風電場址內資源分布也有較大差別。為了分析由風能資源引起的發電量變化對成本和平均上網電價影響,分別計算年等效滿負荷小時數為1400、1600、1800、2200、2400、2600、2800、3000 的情況。
如果全國風電的平均水平是每千瓦投資9000 元,以及資源狀況按年上網電量為等效滿負荷2000 小時計算,則風電的上網電價約每千瓦時0.63 元,比于全國火電平均上網電價每千瓦時0.31 元高一倍。
3.4 電網制約
風電場接入電網后,在向電網提供清潔能源的同時,也會給電網的運行帶來一些負面影響。隨著風電場裝機容量的增加,以及風電裝機在某個地區電網中所占比例的增加,這些負面影響就可能成為風電并網的制約因素。
風力發電會降低電網負荷預測精度,從而影響電網的調度和運行方式;影響電網的頻率控制;影響電網的電壓調整;影響電網的潮流分布;影響電網的電能質量;影響電網的故障水平和穩定性等。
由于風力發電固有的間歇性和波動性,電網的可靠性可能降低,電網的運行成本也可能增加。為了克服風電給電網帶來的電能質量和可靠性等問題,還會使電網公司增加必要的研究費用和設備投資。在大力發展風電的過程中,必須研究和解決風電并網可能帶來的其他影響。
四、政策建議
1. 加強風電前期工作。建立風電正常的前期工作經費渠道,每年安排一定的經費用于風電場風能資源測量、評估以及預可研設計等前期工作,滿足年度開計劃對風電場項目的需要。
2. 制定“可再生能源法”的實施細則,規定可操作的政府合理定價,按照每個項目的資源等條件,以及投資者的合理回報確定上網電價。同時也要規定可操作的全國分攤風電與火電價差的具體辦法。
3. 加速風電機組本地化進程, 通過技貿結合等方式,本著引進、消化、吸收和自主開發相結合的原則,逐步掌握兆瓦級大型風電機組的制造技術。引進國外智力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機組,開拓國際市場。
4. 建立風電制造業的國家級產品檢測中心、質量保證控制體系以及認證制度,不斷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完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