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大多數風電機組制造商而言,眼下日子很不好過,一些機組廠商甚至拿不到訂單,新一輪的海上風電招標無疑帶來新的希望。但搭上海上風電這班“順風車”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容易。
風電專家馮記斌認為,目前國內能做大功率機組的廠商還不是很多,技術也不夠成熟,性能的穩定性也有待提升,尤其是5兆瓦、6兆瓦機組更需檢驗。而海上風電機組單機容量通常都在3兆瓦以上,從第一輪招標的項目中海上風電機組的運營情況來看,國內企業同Vestas、西門子還是有距離的。通過海上風電項目招標的推動,各大機組制造商和零配件廠商更加注重質量,提升技術水平,高技術、高質量門檻,會對機組廠商和零配件供應商提出更嚴格的要求,也給他們提供一次新的發展機遇。
據了解、目前華銳風電6兆瓦海上風機已經下線,而金風科技的6兆瓦直驅永磁式風機的樣機將于2012年上半年并網發電,2014年開始批量化生產。
風電是世界范圍內發展速度最快的新能源,海上風電則代表了當今風電技術的最高水平。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施鵬飛表示,海上風電才剛剛起步,存在的一個很主要的技術瓶頸是就是機組的安裝,目前我國還沒有用于海上風電施工的專用船只,為完成東海大橋項目,中交第三航務工程局斥資3億元,專門定做了一艘2400噸的起重船。依托專用施工裝備,運輸、吊裝和運行維護的專用設備可以減少海上作業時間,降低天氣變化帶來的風險,海上機組設計還應該更多地考慮到容易安裝,容易維護。另外,我國在潮間帶風電場方面缺乏經驗,車和船的通行能力有限,運輸、吊裝和運行維護困難,仍需探索最佳技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