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儲能專業委員會24日發布的《儲能產業研究白皮書2012》顯示,從全球范圍看,日本、美國已有商業化儲能項目,其儲能應用較中國成熟。儲能在中國的示范應用處于早期,目前沒有形成應用的市場機制。
白皮書顯示,雖然儲能的應用貫穿了電力系統的發電、輸配電、用電、可再生能源接入和輔助服務環節,但目前相對產業化首先發生在輔助服務(主要是調頻)和用戶端的分布式發電與微網領域。目前美、日兩國在儲能領域發展最快,已經在個別領域實現了產業化,儲能在中國市場的發展雖然投入不小,但僅剛剛起步。
白皮書顯示,儲能技術仍保持多元化的發展格局,市場上約有十幾種儲能技術,每種技術都有各自的優點和缺陷。當前并沒有一種技術(不含抽蓄)在成本、安全、穩定性等各項指標上占明顯優勢。部分儲能技術已經形成初步的產業鏈條,上游原材料和產品生產部分相對成熟,但應用和市場環節仍是空白。
從全球政策對儲能的整體影響看,現階段政策對儲能的支持主要有四種形式:一是持續投入多種儲能技術的基礎研發,二是通過直接資金支持重點項目促進儲能企業的發展,三是通過示范項目論證儲能系統在實際應用中的效果,四是通過財政補貼對使用儲能技術的用戶方進行鼓勵。
白皮書建議,一是針對多種儲能技術的基礎研發,給予有機會、持續的資金投入;二是支持國內儲能企業的發展,以建設重點項目為出發點,社里直接資金支持體系;三是擴大儲能示范范圍,加大示范應用力度,通過示范項目驗證儲能的實際應用效果,并衡量多重應用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四是制定相應的財政補貼政策,鼓勵用戶側采用儲能技術,促進儲能在用電環節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