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型訂單
2012 年2 月下旬,當中科宇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簡稱中科宇能)接到了金風科技所拋出的“橄欖枝”——一項價值億元人民幣訂單的時候,該公司就相當于得到了風電企業在“抱團取暖”期間能收到的最重大禮:中國最大整機生產商對一家專業葉片生產商研發實力、產品質量的認可。
這在近兩年顯得難能可貴。
“2009 年底統計國內的風電葉片制造企業達60 多家,品牌分散,產能、質量良莠不齊。2011 年到2012 年是調整的兩年,產能低、技術落后的葉片廠會逐漸被淘汰或整合。”中科宇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趙曉路提到。
產能過剩是最近幾年葉片廠商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卻不是唯一問題。因處于薄利甚至虧本的狀態,有的廠商為了提高生存能力而損害發展潛力,冒險更換主材,造成了葉片質量的下滑,使葉片市場雪上加霜。這并不是聳人聽聞,因為葉片生產商的壓力還來自另外兩個方面,一個是通貨膨脹,一個是壓價行為。通貨膨脹導致了葉片制造成本的增加,而下游整機廠家因競爭激烈所采取的壓價行為,致使葉片制造商腹背受敵。
而整機企業自產葉片,更像壓倒小型葉片企業的“最后那根稻草”。但“這根稻草”似乎并不能對中科宇能這一類的企業構成實質威脅。因為整機廠選擇自產葉片主要處于兩種原因。
一是從成本與產品質量出發,一些企業進行了葉片廠建設。這類整機企業是為了更好的了解葉片設計理論,從而實現葉片與整機更好地匹配,并合理控制成本。而如今的葉片技術在逐步成熟,葉片企業與整機生產企業間也在進行技術上的溝通與合作,采購有自主設計能力的葉片,對于整機廠的技術優化和成本高控制將是更有利的選擇。因此這類企業是中科宇能在葉片供應市場主要爭取的客戶。
另一個原因則是企業布局的需要。部分整機企業在建立之初就有葉片自行配套的打算,并已實現規模化生產運行。其市場短時間內根本不會向外圍葉片廠展開,因此與這類企業展開合作的路線并不是在葉片提供上,而是在葉片技術上。這點恰好是中科宇能的優勢所在。
適應性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