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目前,上網電價和銷售電價都由政府審批。上網電價和銷售電價的價差是電網企業的收入來源,電網企業有動力維持足夠的價差。
另一方面,所有上網電價都由審批確定,水電等清潔能源電力審批上網電價低,造成電網企業希望將水電輸往銷售電價高的地區,賺取高價差,水電資源富集區卻用著不清潔的高價火電。
上述知情人士分析,審批電價的部門是電力體制改革阻力的主要來源之一。他還說,電改停滯10多年,電價審批名目越加繁瑣,電價被包裝成資源品價格改革,反而有保留審批權的可能,使得電改面臨的形勢更為復雜、艱難。
直購電將大力推廣
新方案中的直購電是另外一個要點。
直購電試點進行了多年,效果并不明顯。上述知情人士認為,原因主要在于沒有弄清楚電改的方向。電改的要點是實現市場定價,在此背景下,2002年的電改文件提出的廠網分開、主輔分離、輸配分開和競價上網都是前期準備工作,完成情況較好的廠網分開只能算“熱身”,后期的改革則多半夭折。
競價上網是2002年時世界較為通行的市場定價方式。后來有些國家也不再采用這一方式,但市場定價一直得到延續。而中國的電改距離電價市場化形成尚遠。
2002年啟動的電改,在廠網分開后就停步不前。大用戶直購電試點一直在進行,但各地試點情況并不好。
知情人士分析說,競價上網也好、直購電試點也好,都是一種市場形成電價的途徑,基礎沒打好,肯定實行不好。
按照他的分析,基礎不好,主要是卡在沒有對電網進行有效的定價,輸配電成本沒有進行有效界定,所以大用戶直購電試點不能真正按照供需進行交易,電網靠價差維持收入的方式也阻礙直購電試點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