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老守田園的國企到異軍突起的風電涂料明星;從吃“皇糧”到吃“商糧”,一步跨越了體制的重巒疊嶂;從“星星之火”到“春色滿園”,實現了中國風電涂料第一品牌;從本土品牌發展成為敢與國際巨頭同臺競技、爭奪話語;從白手起家到身價幾個億……西北永新神話般地創造了風電涂料的奇跡。西北永新的高成長性和高收益性令業內人士嘆為觀止,堪稱民族涂料企業創新的成功典范。
銳意改革 為發展提供澎湃動力
創新體制——從吃“皇糧”到吃“商糧” 一步跨越了體制的重巒疊嶂
西北永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始建于1965年的原國家化工部重點涂料企業西北油漆廠,是一家典型的國企,由政府按區域進行統一布局,在各省區基本都有分布,各守地盤,互不相爭或很少爭奪市場,大把大把地賺錢,美美地過著好日子。然而,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實行,大量的民營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外資企業不斷涌入,國有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競爭力每況愈下,因此西北永新“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就極為迫切。
“八十年代中后期,我們拋開了自己吃皇糧,從依靠別人或者說是受制于別人,轉向了依靠自己。”文立新說,那個時候西北永新就開始構建自己營銷體系和自己的營銷品牌,現在在全國范圍內大概有十幾個營銷點是我們當初構建起來的。所以我們比較早就有這樣一個市場競爭意識。“我們整個營銷體制上的一個變化,包括九十年代大量人員的流失、技術人員的南下,促使我們在技術方面做了很多思考,做了很多變革。”
隨著變革的推進,西北油漆廠不斷發展壯大。1993年,西北永新涂料集團誕生了。1997年7月,企業發展步入快車道,西北油漆廠剝離涂料生產主業,以募集方式、獨家發起設立上市公司“西北永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被中國質量管理協會評為“全國用戶滿意產品”,被甘肅省人民政府授予“隴貨精品”稱號,“永新”商標被評為甘肅省著名商標。產品銷售遍及全國各地,同時出口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周邊國家和地區,一度成為涂料行業的龍頭企業。
然而,因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重大決策失誤、經營管理混亂,西北永新在大發展的關鍵時刻錯失良機,主營業務嚴重萎縮,西北化工面臨退市危險;募集資金投資失誤,使子公司多數虧損累累,難以為繼;委托理財巨額虧損,對外擔保損失巨大。企業發展陷入困境,員工人心渙散,人才大量流失,企業陷入發展的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