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由于生產發展方式落后以及科技手段的滯后,煤層氣、煤礦乏風、焦爐煤氣等大量煤系清潔能源長期“跑冒滴漏”。業內人士認為,隨著乏風氧化發電技術、煤層氣抽采利用、工業低溫余熱等自主技術研發水平的逐漸成熟和推廣,被浪費的清潔能源回收利用顯現出巨大商機。
清潔能源浪費造成高碳排放
浪費現象之一:煤層氣利用率低。煤層氣俗稱“瓦斯”,主要成分是甲烷,其溫室氣體效應是二氧化碳的21倍。煤層氣是高效清潔能源。1立方米純煤層氣熱值相當于1 .22千克標準煤、1.13千克汽油。由于技術等諸多制約因素,大量煤層氣被燒掉或排放。去年全國煤層氣抽采量156億立方米,利用66億立方米。
浪費現象之二:煤礦乏風排空。“乏風”又稱“煤礦風排瓦斯”,指礦井通風系統排出的甲烷濃度低于0 .75%的瓦斯。由于技術問題,其利用一度成為世界性難題,長期排放到空中,造成巨大的溫室氣體污染。有數據顯示,乏風所含甲烷約占我國煤礦瓦斯甲烷總量的81%,全國每年排放量超過100億立方米,其溫室氣體效應約為2億噸二氧化碳當量。
浪費現象之三:焦爐煤氣“點天燈”。我國是全球最大的焦炭產地,去年焦炭產量近4 .8億噸。每產1噸焦炭可產生400立方米焦爐煤氣。長期以來焦爐煤氣被大量排空燃燒,俗稱“點天燈”。山西最多時全省有2000多盞“天燈”,每年白白燒掉焦爐煤氣上百億立方米。
浪費現象之四:工業中低溫余熱浪費。電廠冷卻塔、鋼廠軋鋼水、化工廠冷卻水等,有一半是中低溫熱源,即200℃以下的煙道氣和100℃以下的水、乏汽。由于缺乏利用技術和設備,這部分熱源無法回收,只能排放,既浪費能源又污染環境。
用科技破解能源浪費
“隨著乏風氧化發電技術的逐漸成熟和推廣,全國上百億立方米煤礦乏風可實現回收利用,變廢為寶。”山西潞安集團瓦斯研究院副院長賈劍說。全球規模最大的煤礦乏風利用項目即將在潞安集團高河煤礦建成投產。這個項目投產后每小時可處理利用乏風108萬立方米。其主要原理是將10%左右的低濃度瓦斯和0.75%左右的乏風摻混后高溫氧化,將甲烷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減輕其溫室效應,同時利用高溫高壓蒸汽發電。這個項目裝機容量30兆瓦,輸出2億千瓦時清潔電能,每年減少140萬噸二氧化碳溫室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