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裕生認為,政府應該規劃“電動技術產業”的發展,推出扶植“電動技術產業”的政策。他強調,鋰離子電池是“電動技術產業”的核心,要提高產量,降低成本,“電動技術產業”的長遠發展要有新電池,要有自主知識產權。
石定寰表示,可再生能源在發展初期成本價格比較高,難以和常規能源競爭,政府應該通過政策刺激鼓勵人們投資、鼓勵人們更多的去用新能源,比如中國光伏產業,最近幾年之所以快速發展,很大程度是上得益于歐洲國家、國際上可再生能源的政策驅動,優惠的政策對于促進產業發展的作用是極大的。風電也是由于國家采取了一個電價補貼政策,大大加快了行業的發展。
榮惠康在發言時說,從1999年開始,中國的汽車市場已經進入了40年的成長期,現在剛剛過了9年多,我們還有30多年的成長發展期,向汽車方面投資絕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楊富強表示,能源供應和需求的最大約束條件不是環境和資源,而是氣候變化。他強調,我們還沒有認識到氣侯變化問題的嚴重性,它才是我們要應對的主要挑戰。
毛宗強教授強調,我國的氫能利用并沒有真正做成能源,現在的目的就是要把氫做成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另外,很多氫并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聯合證券電力行業分析師王爽表示,新能源行業目前雖然仍然處于初創期或者是導入期,但是在整個產業鏈當中帶來的投資機會是巨大的。新能源行業覆蓋面非常廣,包括核電、煤電一體化、風電、水電、天然氣、新能源汽車、光伏發電。從整個能源結構變化上來看,未來的電力發展非常巨大。
上海尚雅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石波表示,全球經濟正在經歷著一場深刻的變革,隨著經濟危機的發生,新能源革命也即將到來。他認為,目前全球面臨的兩大問題第一是氣候問題,第二是能源問題。哥本哈根會議后全球會走向未來30年或40年的低碳經濟發展之路。
論壇最后的三場圓桌討論同樣精彩紛呈。福田汽車、金風科技、天津清源、深圳比克、榮信股份、合康電氣、飛馳綠能、盟固利、豐泉環保等業內知名企業分別圍繞“混合動力汽車及電池投資機會”、“機遇和挑戰——金融危機下的節能減排”、“尋找新能源皇冠上的明珠”三個話題進行了討論,講到精彩處,臺下觀眾不時報以熱烈的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