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地區空氣污染嚴重,發展清潔能源已成多方共識。記者近日獲悉,位于唐山灣的京津冀地區首個海洋風電項目將于2017年初并入電網,直供京津冀地區使用。
年發電可達2400小時
目前,全國只有江蘇如東、福建莆田等少量地區試水海上風力發電,而京津冀地區在該領域仍是空白。
今年1月,華電重工和唐山市簽訂建設曹妃甸海上風電產業基地合作協議。根據協議,華電重工將引進國際先進海上風電塔基專有技術,在子公司——華電曹妃甸重工裝備基地一期項目基礎上,于今年開始實施二期工程,打造曹妃甸海上風電產業基地。
據華電曹妃甸重工裝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廣春介紹,目前進入籌備階段的唐山灣海上風力發電,主要有三個項目,分布在樂亭月坨島、京唐港和灤南,開發企業為河北建投、中廣核和華電集團。
他說,目前和華電曹妃甸重工裝備有限公司聯系安裝業務的上述三個項目,共計擬安裝300臺單機容量,每臺4兆瓦的風電機組。
楊廣春透露,項目大約2016年完成裝機和建成調試,并將于2017年初正式投入運營,并入華北電網,主要供京津冀地區使用。
據其介紹,唐山灣地區風場資源豐富,而該項目的年發電長達2400小時,這一數據超過上海、福建等地的海洋風能發電項目。
一度“海電”0.85元
今年6月,國家發改委發布一則電價通知,被業界視為海上風電破冰重要節點,有望啟動上千億元海上風電市場。
該通知要求,2017年以前(不含2017年)投運的近海風電項目上網電價為每千瓦時(1千瓦時合1度)0.85元,潮間帶風電項目則為每千瓦時0.75元。
“定了電價,企業有了利益預期,才能做起來。”楊廣春解釋,一度電定價0.85元,意味著如果用戶掏5毛錢電費的話,政府會向發電企業補貼3毛5分錢。海上風電,無污染且可持續發展,對于企業來講,這個定價基本可以和成本“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