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中國國電集團所屬龍源電力集團公司獲悉,國電龍源集團2009年將確保開工和投產風電規模190萬千瓦。到2010年,實現風電裝機容量600萬千瓦。與此同時,國電龍源集團風電企業效益不斷提升,去年實現利潤逾5億元,預計今年將達到10億元。
近年來,我國風電行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然而由于成本高、上網難等因素影響,風電企業效益并不理想,不少企業入不敷出。在這種背景下,國電龍源集團實現了規模和效益的同步增長。國電龍源集團風電企業連年盈利的奧秘在哪里呢?《中國能源報》記者帶著這個問題采訪了國電龍源集團負責人。
抓規模
以規模化建設帶動產業化發展
國電龍源集團總經理謝長軍認為:“規模化是國電集團風電贏利的重要原因。”作為國內規模最大的風電開發商,國電龍源集團一直致力于發展風電,突出規模優勢,將風電產業發展當作集團公司的重要品牌。國電龍源集團積極爭取優質風資源地區,在大力開發陸上風電的同時,還開發海上風電,確保每年開工和投產風電規模都在200萬千瓦左右。目前,國電龍源集團已在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新疆、河北、江蘇、福建等11個省、自治區建成運行近50個風電場。光是集團下屬的龍源集團2008年風電發電量就超過了近40億千瓦時,以占全國1/4的裝機容量支撐了全國1/3的發電量。謝長軍表示,集團風電建設將進一步加速,繼續保持國內風電領跑者地位。
截至目前,國電龍源集團風電裝機在全國繼續保持第1位的領先位置,在國際上排名第5位。
重勘查
最大限度減少開發盲目性
謝長軍指出,近幾年風電開發市場一片火熱,建設速度不斷加快,但是普遍存在前期勘察不足的情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對風能資源評估準確性不高,風場建成后發電量達不到設計值,導致項目盈利達不到預期水平;開發商不重視前期工作,風資源觀測不規范,測風塔數量不足、代表性差、資料完整性差。這些前期工作的不足都為后續經營和發展埋下了隱患。他強調,龍源集團一直高度重視風電項目前期工作,重點做好前期風能資源測量、評估以及預可研設計,提高前期工作質量標準,最大限度地減少項目投產的盲目性和技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