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16個月之內三次更換董事長后,掙扎在虧損泥潭中的華銳風電(*ST銳電,601558.SH)再被其大客戶和兄弟公司告上法庭。
僅大客戶華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能新能源”,00958.HK)下屬13家公司就以未按照協議進行整改給公司造成經濟損失為由起訴華銳風電,請求不再向華銳風電支付質保金等合同其余款項就超過11億元。
華銳風電的“麻煩”遠不止如此。《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到,目前與華銳風電有合作關系的其他港股新能源上市公司也有起訴華銳風電,不再向其支付質保金意向的,大有“墻倒眾人推”之勢。
一位知情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風機的維保費用很高,這些業主擔心萬一華銳風電撐不下去了,就沒有辦法再為其風機做維保,所以打算先將質保金扣下,以后自己做;另外與排名前一兩位的大客戶鬧僵,意味著華銳風電難再有“回頭路”。如今距離年底僅有不到三個月時間,如果扭虧無望,華銳風電將面臨退市,后面的路將更難走。
被訴
早在9月底,華能新能源就率先發布公告稱,公司已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起訴華銳風電,法院已于9月25日受理了華能新能源的起訴,涉案金額約為12.23億元。
此后,華銳風電稱于10月8日收到了法院的應訴通知書,華能新能源下屬的包括華能阜新風力發電有限責任公司(下稱“華能阜新”)、華能通遼風力發電有限公司以及華能國際電力開發公司吉林通榆風電分公司等13家企業向法院提交了《民事起訴狀》。
華能新能源的這些子公司請求法院確認華銳風電違約,無需再向其支付質保金等合同其余款項共計11.61億元;另外還判令華銳風電向華能新能源支付違約賠償金約0.99億元,以及承擔本案所有訴訟費用。
緊接著,華銳風電再發布另一則被起訴的公告,稱大連華銳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大連重工”,002204.SZ)以承攬合同糾紛為由起訴公司,請求法院判令公司向大連重工賠償不履行接收原告已經生產的海上潮間帶風電安裝設備和支付貨款義務而給其造成的經濟損失9046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