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電材料設備網:風從海上來。中交三航局海上風機安裝綜合基地工程技術部部長李俊來,感覺這幾天的海風顯得格外涼爽。
他告訴記者,自2012年落戶岱山,經過3年的緊張建設,全國最大的海上風機安裝綜合基地一一中交三航局海上風機安裝綜合基地于近日投產。上周末,首批兩臺風機已經運抵東海大橋西側1000米外的風電場。目前,基地正在進行第二批兩臺風機的組裝,到今年11月底,東海風電二期26套風機將全部組裝完成。
海上“大風車”組裝精確到毫米
據了解,海上風電基礎結構復雜,工藝難度大,這是與陸上風電最明顯的區(qū)別之一。 走進位于岱山經濟開發(fā)區(qū)的基地,堆場里近30段巨大的風機塔筒占滿了記者的視野。這種直徑在5.056米至3.815米之間、長在33. 351米至13.980米之間的風機塔筒,最輕的一段也有71噸。它們需要在基地內和機艙、輪毅、風葉等組裝在一起,再由專業(yè)的運輸船運到海上吊裝。昨天下午記者就目睹了這樣一幕:1臺500噸級的全旋轉固定吊機將30米長、直徑4.5米、110噸重的中段塔筒緩緩吊起,5名工人站在底段塔筒內進行微調,讓兩段塔筒內的電纜管道對齊……“再裝上機艙和葉片,下周末這臺3.6兆瓦的風力發(fā)電機組就可以組裝完畢了。”李俊來告訴記者,安裝工作對工藝的要求是:精確到毫米級。
配套設施
附加值不容小覷
中交三航局舟山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國良告訴記者,基地總投資8.45億元,占地面積約382畝,占用岸線519米。
“近幾年我們相繼研制成功了海上整機專用運輸船及支撐加固系統(tǒng)、吊鉤GPS定位系統(tǒng)、精定位自動對中系統(tǒng)、海上風機整體安裝軟著陸系統(tǒng)等,很多技術都是國內首創(chuàng)。”該公司高級工程師賀蔚波說。現在,基地的海上風機組裝區(qū)和碼頭配套設施已全部投產,下一步還將建設與風機相配套的鋼結構和混凝土構件制作區(qū)。李俊來介紹說,不僅風機安裝可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這些鋼結構、混凝土構件等海工產品都有較高的附加值。
據了解,基地完全建成后,可年產3-5兆瓦風電組100套,鋼樁及風電塔筒8萬噸,風電導管架3. 8萬噸,年產值可達23. 1億元。
這片海兼具資源、市場優(yōu)勢
實力雄厚的中交三航局為何對舟山情有獨鐘,選址岱山作為重要生產基地?“岱山島地理位置優(yōu)越,不僅周邊規(guī)劃的海上風電場較多,區(qū)域內水深、地質條件也較好,風浪和潮流影響較小,船舶錨泊和避風條件良好。”黃國良說。
據了解,作為綠色新能源,長三角地區(qū)省市近年來都對主要風電場作了明確規(guī)劃。以我省為例,遠景規(guī)劃裝機容量達到1490萬千瓦,基本形成杭州灣、舟山、象山、臺州和溫州五大百萬千瓦海上風電場。
在黃國良看來,隨著群島新區(qū)建設的不斷推進,該基地對于加快海上風電場建設,占領江浙滬周邊海上風電市場,優(yōu)化產業(yè)結構,培育發(fā)展關聯(lián)海洋經濟產業(yè),都將起到良好的作用,市場前景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