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次定增不達預期
雖然華儀電氣方面信心滿滿,但是在二級市場上,公司的定增似乎并不被看好。
停牌一個多月的華儀電氣,在12月8日復牌后僅收獲一個漲停,截至12月12日,公司股價收于10.48元,較停牌前(10月31日)收盤價僅上漲5.65%;而同期上證綜指從2420.18點漲至2938.17點,漲幅達21.40%。
此外,理財周報記者還注意到,這是華儀電氣自2007年借殼上市以來第3次定增。公司前2次定增的效益難言樂觀,此次定增是否會重蹈覆轍,值得拷問。
華儀電氣于2007年2月完成股權分置改革,5月底公司就迫不及待地發布融資方案,擬非公開發行2000萬股,募集6.49億元用于780kW風機產業化裝備技術改造項目等4個項目的建設。華儀電氣稱,本次發行完成后,將增強公司在風電設備制造方面的生產能力和研發能力,使公司主營業務更加突出。
當年12月,華儀電氣將募投項目縮減為2個,兆瓦級風力發電機組研發中心技術改造項目和年產1.5兆瓦風力發電機組300臺建設項目,合計募資6.07億元。而根據公司于2009年1月發布的“非公開發行股票發行結果暨股份變動公告”,實際募資只有2.99億元,募資額較前述定增方案縮水一半以上。
從募投項目的收益情況來看,也遠不如預期。按照項目可研報告,年產1.5兆瓦風力發電機組300臺建設項目全部建成達產后(兆瓦級風力發電機組研發中心技術改造項目無盈利預測),預計每年可增加銷售收入23.4億元、利潤總額3.17億元。
然而,據募投項目建成投產年——2010年的年報,年產1.5兆瓦風力發電機組300臺建設項目,投產期累計實現銷售收入僅9.44億元;之后2011年和2012年,華儀電氣的營業總收入也只有15.79億元、13.20億元,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為0.60億元、0.33億元,與上述預測目標相距甚遠。
不過,這并不妨礙公司繼續向資本市場伸手要錢。
2010年2月,華儀電氣第2次發布定增方案,該次定增于次年1月完成。公告顯示,公司以12.30元/股向包括控股股東華儀集團、海通證券(19.86, 0.31, 1.59%)、天津硅谷天堂等9名投資者非公開發行7723.58萬股,募集資金總額為9.50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后的募集資金凈額將用于風力發電和智能電網兩塊業務。
其中,風力發電方面募投項目有3個:3兆瓦風力發電機組高技術產業化項目、上海華儀風電技術研究院項目以及風電一體化服務項目,分別投入募集資金3.08億元、1.93億元和1.22億元;智能電網方面的有2個:充氣類高壓開關設備生產線技術改造項目和智能配電設備研發及產業化建設項目,分別投入募集資金1.11億元和1.80億元。
彼時,華儀電氣信心十足地表示,希望以風力發電業務拓展業務發展空間,以高壓電器業務的穩定發展鞏固公司在行業內的領先地位。公司決心在中國低碳經濟轉型過程中,抓住在新能源領域和智能電網建設領域產生的市場機遇,取得更大的發展。
和首次定增一樣,華儀電氣同樣作出了較高的業績預測。除上海華儀風電技術研究院項目以外,公司預計其余4個項目合計將實現年稅后銷售收入48.03億元,年利潤總額3.76億元。
如果能實現上述目標,對華儀電氣來說無疑是巨大的利好。2013年和2014年前三季度,其營業總收入只有15.33億元和13.68億元,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0.45億元和1.00億元。
然而,最終募投項目或變更,或延期,進展十分緩慢。2014年半年報顯示,上述5個項目實際投入募集資金分別為2.19億元、6449.02萬元、8847.22萬元、4821.95萬元和3329.56萬元,進度分別為71.04%、33.45%、72.52%、49.85%和19.10%。
對此,華儀電氣人士表示:“部分募投項目發生變更或延期是公司針對行業的發展現狀所做出的及時調整,是為了更嚴謹、更科學、更規范地使用募集資金,避免募投項目建成后卻因行業的發展節點尚未到來而產生資源的閑置,無法做到募集資金的高效利用。”
不過,募投項目進展緩慢,導致公司募集資金大量閑置。截至2014年6月30日,公司累計使用募集資金4.53億元,募集資金余額達4.9億元,其中1億元暫時補充公司流動資金。換言之,在第2次定增完成后的3年多時間里,還有超過一半的募集資金沒有使用。
盡管如此,2014年12月,華儀電氣又一次推出高達25億元的定增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