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總理在昨天的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破天荒的提出“開發利用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等技術,著力在一些關鍵領域搶占先機、取得突破。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
李總理還在工作總體部署中著重指出要掀起能源革命,提到“打好節能減排和環境治理攻堅戰。環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鐵腕治理推動。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大力發展風電、光伏發電、生物質能,積極發展水電,安全發展核電,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加強工業、交通、建筑等重點領域節能。積極發展循環經濟。”
雖然今年的工作報告中李總理沒有直接點名能源互聯網,但是,“互聯網+”行動計劃+能源生產消費革命,這兩者的結合如果不是能源互聯網,那還能稱為什么?
能源互聯網包括六大板塊:智能發電,智能電網,智能儲能,智能用電,智能能源交易,智能管理和服務,這六個板塊無法割裂,渾然一體,構成了完整的能源互聯網。建立這樣涵蓋六大板塊的能源互聯網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有先有后,那中國的能源互聯網從何開始?可以先看看德國人怎么干的。
德國有六大能源互聯網示范地區,每個地區都有不同的能源互聯網試驗主題,我們來看看每個項目的特色:
庫克斯港 eTelligence項目
庫克斯港位于德國西北沿海易北河口南岸,風資源豐富,風力發電裝機規模龐大,因此,區域內的能源以風電等可再生能源為主。
此項目的核心就是建立一個基于互聯網的區域性能源市場。
區域內所有的能源生產者、能源經銷者、能源消費者和能源服務提供者都通過互聯網進行交流和交易,各種發電設備的即時輸出情況和用能設備的即時能耗數據,在網上一目了然,當供需情況雙向透明之后,就形成撮合能源交易和能源服務的機會,比如當風力發電能力出現剩余時,區域內某家酒店的游泳池或者冷庫就會人工或者自動啟動,利用剩余的風電制熱或者制冷,而如果沒有能源互聯網,這些風電就會被白白浪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