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36個風電項目獲核準居中部首位
4月28日,國家能源局網站公布了國家第五批風電項目核準計劃。在該批項目中,河南省風電項目總規模為225.2萬千瓦,位居中部省份首位。
記者從國家能源局網站獲悉,根據全國各省(區、市)市場消納能力和前期工作情況,列入“十二五”第五批風電核準計劃的項目共計3400萬千瓦。其中,河南省有36個風電項目新獲得國家發改委核準,總規模225.2萬千瓦,位列內蒙古、山東、江蘇3省之后,與貴州基本持平。
河南省此次核準的風電布局區域,包括三門峽、洛陽、南陽、平頂山、駐馬店、安陽、新鄉等地。
從2011年開始,我國已經下發4批風電項目核準計劃,總核準量已超過1億千瓦。從裝機容量看,第五批風電項目核準計劃的規模也是“十二五”期間5批核準計劃中最大的一批。
三門峽發改委一位人士告訴記者,國家能源局此次新批準該市8個風電核準計劃項目,總規模58.6萬千瓦,占全省本次核準計劃的26%。至此,三門峽市已占全省“十二五”核準計劃總量的43%以上。目前三門峽裝機規模占全省總量的50%以上,是河南省最大的風電產業基地。
政策支持風電發展迎來第二春
在經歷低谷后,風電產業正在迎來第二春。
國家能源局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風電新增并網容量470萬千瓦,到3月底,累計并網容量10107萬千瓦,總量同比增長25%,提前完成風電“十二五”規劃目標。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第五批3400萬千瓦的核準計劃創歷年新高,直接反映出國家層面對風電建設的高扶持態度,更為后續風電建設提供了強大項目儲備。
國家能源局4月7日對外發布《關于做好2015年度風電并網消納有關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級能源主管部門和電網企業高度重視風電有效利用,優化本地電網調度運行,挖掘系統調峰潛力,確保風電等清潔能源優先上網和全額收購。
河南省發改委一位人士告訴記者,自1990年開始,我國風力并網發電開始起步,在2005年2月《可再生能源法》頒布之后,國內風電行業進入飛速發展期,2005~2009年國內風電行業每年裝機新增長量幾乎都超過100%。然而野蠻的發展之后,隨著2011年初期政策的變動,此前積累的產能過剩問題突然爆發,風電行業驟然間跌入低谷。2011~2012年國內風電新增裝機容量甚至出現負增長;不過伴隨著國家對環保問題關注的日益加深,作為清潔能源的風電產業正在迎來第二春。
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一位人士表示,按照《河南省風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13~2020年)》,到2015年、2020年,河南省風電裝機容量分別達到500萬千瓦、1100萬千瓦,風電年發電量將分別達到70億千瓦時、190億千瓦時,分別占全省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的25%、35%。
據了解,河南省作為中國中部內陸省份,風能資源相對豐富。根據河南全省風能資源初步分析和場址調查,河南70米高度年平均風速在5米/秒以上,風能資源潛在開發量可達1100萬千瓦以上,在我國中部地區屬風電開發潛力較大的省份之一。
搶抓“風口”各路資本密集布局
一個時期以來,各路資本紛紛加緊了在河南的風電項目布局和建設。
記者注意到,此次最新核準的36個風電項目,涵蓋華潤、華能國際、中廣核、國電等包括央企在內的各路社會資本。此前,資本方布局河南風電已經悄然提速。
今年3月27日,上市公司吉林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在河南輝縣市投資風電項目的公告。該公司擬投資建設河南輝縣100MW風電場工程,計劃2015年開工建設,力爭年內建成投產。這是該公司在河南省開發的第一個風力發電項目。
最近,洛陽首個風電項目正在加緊施工,即將迎來并網發電。位于宜陽縣樊村鎮的中國風電集團5萬千瓦風力發電項目,是洛陽市開工建設的第一個風電項目,中國風電集團總投資約5億元,工程裝機規模48兆瓦。
去年11月,豫北首家大型風電項目投運,浚縣火龍崗風電場33臺風機全部并網發電。該項目投資4.5億元,總裝機49.5萬千瓦,年上網電量9745萬千瓦時,是豫北首家投運的最大風力發電項目。去年12月10日,國電電力在河南的首個風電項目獲得核準。
不僅各路資本布局風電,省內不少鋼鐵公司也搶抓風電機遇。前不久,舞鋼公司成功中標云南打掛山、海洋哨、蘇撒坡等3個風電項目,訂單總量達15350噸,全部用于風電塔筒制造。
對于布局河南風電的原因,一位投資河南的風電企業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由于河南省火電裝機遠大于風電裝機,該區域電網調峰能力強,電網接入條件較好,該項目投產后不會發生大面積棄風現象,電力全部在當地消納,項目開發前景較好。”吉林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一位人士解釋說。據介紹,該項目全部投資回收期(稅后)約為10年,全部投資財務內部收益率(稅后)預計為8.56%,項目盈利能力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