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互聯網+”已成為2015年最炙手可熱的概念之一。近期有消息稱,國家有關部門正牽頭前期調研,或在年內出臺國家能源互聯網行動計劃。能源互聯網化趨勢下,能源的生產、消費秩序有望得到重構,同時創造新的商業模式,改變我們每個人的生活。
1、能源互聯網拉開大幕
對于能源互聯網,盡管目前還沒有準確的定義,但在能源互聯網研究人員、天地互連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東看來,其內涵是以互聯網技術和理念來改造能源生產、傳輸和消費,使得能源管理更加便捷高效。
記者了解到,著名學者里夫金在其著作《第三次工業革命》一書中,首先提出能源互聯網的愿景,引發國內外廣泛關注。里夫金認為,由于化石燃料的逐漸枯竭及其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奠定的基于化石燃料大規模利用的工業模式正在走向終結。里夫金預言,以新能源技術和信息技術的深入結合為特征的一種新的能源利用體系——“能源互聯網((EnergyInternet)即將出現,而以能源互聯網為核心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將給人類社會的經濟發展模式與生活方式帶來深遠影響。
在里夫金看來,能源互聯網應具有四大特征:以可再生能源為主要一次能源;支持超大規模分布式發電系統與分布式儲能系統接入;基于互聯網技術實現廣域能源共享;支持交通系統的電氣化(即由燃油汽車向電動汽車轉變)。可見,里夫金所倡導的能源互聯網的內涵主要是利用互聯網技術實現廣域內的電源、儲能設備與負荷的協調,最終目的是實現由集中式化石能源利用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利用的轉變。
里夫金的夢想在中國正在實現,受政策強力推動,能源互聯網或將在國內迎來大發展。3月15日,由國務院正式印發的電改方案9號文《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下稱“9號文”)為電力行業新一輪改革拉開序幕。
對此,遠東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蔣錫培指出,新電改的基本思路是“三放開、一獨立、三加強”,即放開輸配以外的競爭性環節電價、放開配售電業務、放開公益性和調節性以外的發用電計劃、建立相對獨立的電力交易機構、強化政府監管、強化電力統籌規劃、強化和提升電力安全高效運行和可靠性供應。
“此舉意味著民營資本可進入發電、售電側,同時新電改也將力推分布式能源,為能源互聯網萬億市場的開啟掃清體制障礙。”蔣錫培認為,“能源互聯網將重構能源交易體系,大幅提升能源的生產和使用的效率,實現能源信息的交易融合。電改、新能源、碳市場將是能源互聯網發展的三大推力。”
蔣錫培指出,電改放開售電市場是能源互聯網的必要條件,推動能源流、信息流、業務流的融合。而分布式與集中式發電混合、微網與大電網混合是未來趨勢,將成為推動能源互聯網發展的又一重要因素;此外,未來售電公司可以在能源交易市場中為用戶提供節能降耗產品和服務,用戶可以通過碳交易來實現補貼,由此,碳交易將融入能源互聯網之中,成為推動能源互聯網同互聯網金融有機結合的工具和橋梁。
2、市場在5萬億元以上
新電改來了,能源互聯網真的來了。中信證券分析師黃守宏測算發現,目前我國用戶端電力銷售的金額約為2.5萬億元,加上建設投資,可以估計能源互聯網的市場至少在5萬億元以上;能源互聯網的商業機會在電力調配、交易市場和微電網為中心的網絡中傳遞,重點在尋找能源互聯網的平臺和入口。
在這一背景下,能源互聯網平臺將蓬勃而生。譬如,能源互聯網產業鏈條與互聯網相結合,可以產生各式各樣的商業模式,包括能源產品的交易、能源資產的服務、能源的增值服務、設備與解決方案的電子商務等。高新技術企業積成電子近日出具的報告顯示,該公司要成為能源互聯網大數據平臺,探索創新商業模式,強調公司的核心競爭力體現在技術、客戶積累和海量數據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