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奧集團董事局主席王玉鎖在去年底的一次論壇上大膽預言:或許20年后,互聯網將像沖擊傳統商業一樣,對傳統能源行業重新洗牌,互聯網能源將是未來能源的新形態。
對于王玉鎖這個預言,能源領域不少人,甚至包括王玉鎖身邊的人,都覺得過于大膽、超前。互聯網真的會顛覆能源行業嗎?所謂互聯網能源是什么概念?它將給我們帶來怎樣的變化?帶著疑問,記者日前專訪了王玉鎖。
能源——互聯網下一個“顛覆”對象
記者:您關于互聯網會讓能源行業重新洗牌的預言恐怕比當初馬云和王健林的對賭還讓人感到超前,互聯網真的會顛覆傳統能源行業嗎?
王玉鎖:要回答你的問題,我們先要看看當下的互聯網給經濟社會帶來了怎樣的改變。
我認為互聯網給今天的社會帶來的變革是顛覆性的。它既改變了我們的生產方式,也改變著我們的消費習慣。這種變革之深入,超過了以往任何一種技術。
互聯網為什么會讓我們的生產和消費都發生改變?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互聯網能夠整合分散、復雜、海量的信息,使信息交換簡單、透明,從而使信息越來越對稱。同時,互聯網還實現了資金結算的實時和便利,促進并推動了物流發展,使之更加高效和快捷。
上述三個特點從互聯網最先顛覆的商業領域都已經看到。比如整合處理海量信息,馬云曾對我說,阿里巴巴一邊連著900萬商家,一邊連著近億客戶,正是成為這兩頭的橋梁,淘寶掙得了利潤。試想,如果沒有互聯網,任何一家傳統商業企業要想把900萬個商家和近億客戶裝進來是不可想象的。
互聯網給經濟形態也帶來改變。首先是減少了中間環節,使交易渠道扁平化,從而降低了市場交易成本。比如網購的低價就是很好的證明。其次,互聯網還導致市場進入門檻的降低和市場邊界的擴大,這一點我們在電商領域也可以看到,這個行業幾乎沒有準入門檻,只要有臺可以上網的電腦,人人都可以開網店。
所以互聯網帶來的變革是具有“顛覆性”的,這種“顛覆”在商業領域已經發生。那么,它會不會也出現在能源領域呢?我認為一定會。
由于資源與環境的雙重壓力,全球能源格局正在從以化石能源為主體的傳統能源結構向以可再生能源為主的現代能源結構轉變,這輪能源變革改變的不僅是能源產品本身,能源的生產形態也將隨之變化。即分布式能源必將替代集中式能源,成為能源生產的主流。因為,風、光等新能源要真正實現大發展,就必須采取分布式布局,這已經是能源界的共識。
分布式能源將改變當下能源的生產和消費形態,并對現有能源網絡帶來沖擊。比如你家建了分布式太陽能,沒有太陽時怎么辦?你需要買電。太陽好發電多自己用不完怎么辦?你又需要賣電。千千萬萬個分布式能源生產者出現的千千萬萬個交易需求,必將帶來海量的需求信息,只有便捷、高效、低成本的信息處理平臺才能滿足這種變化。所以,未來分布式能源只有采用互聯網模式、靠互聯網思維才能解決問題。
換句話說,今天商業領域出現了淘寶網,未來“能源淘寶網”也會出現,它對現有能源體系也一定具有“顛覆性”。
“互聯網能源”將導致“化學變化”
記者:從您的闡述可以看出,未來能源行業的“被洗牌”看來無法避免。那么,“被洗牌”后的能源行業會出現怎樣的變化呢?
王玉鎖:一定會出現“化學變化”。互聯網和分布式能源的深度融合會出現一種全新的能源生產和消費的產業組織模式——互聯網能源。
所謂互聯網能源,我認為它與現行的能源體系不同,是一種全新的業態,我給它歸納出“五化”:即:結構生態化、主體多元化、交易多邊化、商品標準化、物流智能化。
結構生態化比較好理解,就是未來互聯網能源是以可再生能源為主,以傳統能源特別是清潔的氣體能源為支持的能源結構。
主體多元化將是互聯網能源帶來的市場格局的變化。分布式能源會產生眾多產用能一體的新市場單元,從而形成多元的市場主體。而市場主體越多元,消費者對傳統大能源公司的依賴就越低。
交易多邊化則是在主體多元化基礎上,互聯網能源帶來的更為深刻的變化。由于在互聯網能源結構中,“人人既是消費者,同時也可以成為生產者”,因此,如果你把互聯網能源比作“能源淘寶網”的話,那么這個“能源淘寶網”就不再是單邊交易,也不是雙邊交易,而是多邊交易。換句話說,各類主體在這個市場里既自由競爭,又相互協作,最終實現能源效率最優和能源價值的最大化。
商品標準化是在交易環節對互聯網能源提出的新需求,它需要一種裝備,能將不同品類的能源進行高效便捷的相互轉換。比如我要的是熱,你家多余的是電或氣,那就需要把電或者氣轉換成熱。根據客戶的需求,靈活地輸出熱、電、冷等不同品類能源是未來互聯網能源的一大特色。
就像今天的電商,物流瓶頸會導致“腸梗阻”一樣,互聯網能源也離不開物流智能化。物流網絡的智能化包括兩方面:一是要消除行業壁壘,實現自由接入和管網互通互聯;二是要實現智能化的能源配送。因為復雜的多邊交易和雙向流動對能源輸送系統挑戰很大,沒有智能手段很難實現,這也是實現交易的重要基礎。
最后我要強調一點,互聯網能源是從客戶的角度出發構建的能源生產消費模式,是去壟斷、去中心化的“無中心網絡”。這和當前的能源體系甚至包括美國提出的智能電網或者歐洲提出的能聯網的最大區別是,后者更多是從企業或者行業的角度出發,對傳統業務的信息化、智能化改造,其“有中心網絡”的本質沒有變。
當然,互聯網能源并不排斥智能電網、能聯網,而且從物流層面來看,還很需要它們,二者要很好地融合。
更低的成本、更優的服務——“互聯網能源”將給消費者帶來更大實惠
記者:您所說的互聯網能源會給我們每個消費者帶來哪些實際的好處?
王玉鎖:如果是淘寶用戶,你可能已經體驗到互聯網商業給消費者帶來的好處。至于互聯網能源,我覺得也不外以下三點:更低的成本、更優的服務、更自主的權利。
先說低成本。這一點有人或許難以理解:規模才出效益,分散怎么也會提升效率呢?道理其實簡單,雖然分布式縮小了單個產能單位的規模,看起來降低了規模效益。但是風、光等可再生能源不同于化石能源,其最大特點是“無所不在”,不用才是浪費。因此,通過互聯網能源讓更多分散的可再生能源得到利用是另一種形式上實現的規模化生產,從全人類資源角度看,它大大提升了利用效率,對個人而言,自己發電自己用則能降低成本。
其次,減少交易環節也會導致成本降低。比如,在傳統能源體系里,你家的屋頂太陽能發的電用不完只能賣給電網。電網收了你的電再轉賣別人,承擔的是中間商角色。而在未來互聯網能源中,你可以把多余的電直接賣給需要電的張三或李四。甚至你還可以把它變成熱水,直接賣給樓下需要熱水的鄰居。去掉了中間環節,交易成本自然會降低。
競爭的充分和產用能一體賦予了用戶更自主的選擇權,這會擴大消費者的權利,有利于獲得更優質的服務。這是市場經濟的常識性問題,不再贅述。
記者:您描繪的前景的確誘人,但何時才能實現呢?
王玉鎖:互聯網能源不會一蹴而就,會有一個較長的實現過程。不過,它目前也已經不僅僅停留在理論上,互聯網能源的地火已經在運行,圍繞它的探索已經展開。
比如新奧集團提出的泛能網,就是朝互聯網能源方向的努力。目前我們研究多年的泛能機已經可以實現多種能源的輸入、輸出。泛能機和泛能能效平臺等已經在長沙黃花機場、株洲神農太陽城、鹽城亭湖醫院、青島的中德生態園等多個項目得到應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應用效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樂觀估計,也許20年后,互聯網能源時代會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