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利川市立足實際,加快風能、水能和天然氣等資源的開發利用。目前,全市風電、水電裝機達55萬千瓦,百萬裝機綠色能源大市建設任務完成過半。
利川水能、風能資源豐富,全市擁有清江、郁江等五大水系和數十條大小河流,徑流總量46.4億立方米,人均占有量比全國人均值高1倍以上,水能蘊藏量70萬千瓦,可開發量達50萬千瓦,水能資源利用前景廣闊。利川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由于特殊的地形和氣流循環,該市風能理論儲藏量120萬千瓦以上,可開發量達80萬千瓦以上,齊岳山被譽為“華中第一風電場”。2004年以來,該市共建成龍橋、營口、觀音橋、青龍、楊東河5座水電站,裝機總容量達14.63萬千瓦,比過去建設的總和還要多。目前,全市已建成水電站29座,水電裝機容量達25萬千瓦。今年,該市同時推進6座水電站建設相關工作,其中觀音峽、石筍河和團堡水電站已經開工,其余3座已具備開工條件或正在推進前期工作。
近幾年,該市加快風能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目前已建成投產6個風電場,裝機容量突破30萬千瓦,位居全省前列。今年,利川加快推進安家壩、寒池、麻山、石板嶺、太平山、建南風電場等多個風電項目前期工作,風電建設新高潮即將來臨。
電力工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電網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撐。近幾年,該市先后實施多個變電工程和農網改造升級工程,解決電力外送、民生低電壓等問題。目前,店子坪110KV、毛灘河35KV等變電工程已投入使用,大水井35KV等變電工程正在施工。今年,該市還計劃實施汪營220KV變電改造工程,并在年底交付使用,促進風電產業良性發展。
該市還憑借獨特的資源優勢,加快天然氣和生物質產業發展。以民生能源和廣匯再生為例,前者投入 1.2億元建設的天然氣深冷調峰項目已建成投產,可滿足利川30天、全州10天的天然氣供應;后者利用農林廢棄物,加快生物質資源利用,去年,該公司生產生物質燃料18萬噸,既節省了資源,又提升了效益。目前,該市正加快建設以天然氣脫硫和下游產品開發為主的謀道天然氣化工園,積極謀劃元堡再生資源產業園,加快清潔能源發展步伐。
能源產業的異軍崛起,為促進區域經濟加快發展找到了新動力。過去幾年,該市財政先后投入數千萬元,支持風電項目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為能源工業發展夯實了基礎。2014年,全市電力產業產值達3.5億元,今年1至5月,全市電網銷售電量19398萬千瓦時,產值1.54億元,清潔能源已經躍居當地產業發展之首。
去年,該市將清潔能源納入全市五大產業鏈建設范疇,計劃到2017年清潔能源產業產值突破30億元。計劃到2020年,全市實施18個水電、風電和10個天然氣重點項目以及一批太陽能、沼氣及生物質項目和電網規劃項目,清潔能源裝機達125.97萬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