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沈陽華創風能有限公司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20臺1.5兆瓦級風力發電機組在內蒙古賽漢塔拉風場調試成功,首批機組已順利通過240小時驗收,成功實現并網發電,各項指標超過國外同類產品的先進水平,預計年發電量近7000萬千瓦時。這是華創風能進軍風電設備制造產業以來取得的階段性勝利,標志著1.5兆瓦級風力發電機組正式進入規模化運行階段,為大型風電設備的自主化、產業化開創了先例,打破了國外在兆瓦級核心技術上的壟斷。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說,這一自主創新成果的規模化成功運行對合理利用風能,加速我國大型風力發電裝備制造業的自主化和國產化,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沈陽華創風能有限公司董事長趙炳勝介紹說,華創風能成立3年多來,一直堅持致力于符合我國實際需求的風能產品的研發與生產。面對我國廣闊的新能源市場,華創率先探索一條產學研一體的風能產業發展新路子,旨在將自主創新的科研成果轉化為最大化的商業價值,走“中國創造”之路。由于華創風能的產品具有高自主性、高保障性、高經濟性、高可靠性、高適應性的優勢,因此,自產品投放市場以來,就不斷得到各大風電場用戶的關注和青睞,在國內風機企業中始終保持了較快的增長速度。
據悉,這次成功并網發電的20臺風力發電機組,整機成本比國外風力發電機降低20%至30%,實現了風能最大捕獲的優化運行,提高了風力發電機的等效利用時間、可靠性和安全性。據了解,20臺風機的風輪直徑是70米,在賽漢塔拉風場風機嚴格按照合同的要求進行240小時試運行,試運行過程的相關記錄均由業主、公司和監理3方共同驗證和確認。在試運行過程中,風機歷經了多次的大風、沙塵暴等天氣考驗,現場最高風速超過30米/秒,風機運行安全、穩定,全面達到或超過了設計指標。從20臺風機統計數據來看,華創風機體現了優越的性能,功率曲線全面達到或超過設計指標,可利用率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在試運行的240小時中,風場平均風速7.1米/秒,風機平均可利用率99.64%,累計發電量1375368千瓦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