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諸多擁有海上風電項目建設經驗的業主方與主機廠家匯聚由必維國際檢驗集團主辦的“2015北京海上風電專題研討會”,針對我國海上風電建設存在的問題展開探討。
10月12日,諸多擁有海上風電項目建設經驗的業主方與主機廠家匯聚由必維國際檢驗集團主辦的“2015北京海上風電專題研討會”,針對我國海上風電建設存在的問題展開探討。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我國海上風電吊裝66萬千瓦,并網容量44萬千瓦。受到海洋資源分布復雜、風機可靠性要求高、海上工況惡劣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我國海上風電項目風險難以量化成為阻礙發展的主要癥結。
中國風電行業知名專家施鵬飛表示:“發展海上風電,需盡快摸清我國各海域實際情況,通過示范項目建設總結經驗教訓,建立針對我國海洋自身特點的風電建設標準體系。”
從摸索到形成自我標準體系
在談到海上風電的發展節奏時,施鵬飛提出應“小步快進”。施鵬飛介紹:“以小步快進的原則發展海上風電,是符合我國風力發電現有基礎的。從開發商的環節首先要提高認識。以一個30萬千瓦的項目開發為例,業主方不要一次性采用同樣的建設方案,而應該分幾期逐步完成。在建設過程中,積累經驗吸取教訓,逐漸形成可靠性、經濟性較高的方案。”曾多次參與海上風電項目建設的必維國際檢驗集團風電部門經理田磊表示:“目前的海上風電多是開發商在嘗試著去做項目,沒有形成體系化流程,遇到問題解決問題,這給項目的建設帶來很大風險。”截至去年底,我國海上風電累計的核準容量308萬千瓦。依據9月國家能源局發布的數據顯示,到2015年7月底,納入海上風電開發建設方案的項目已建成投產2個、裝機容量6.1萬千瓦,核準在建9個、裝機容量170.2萬千瓦,核準待建6個,裝機容量154萬千瓦,其余項目正在開展前期工作。
由于臺風情況、海床條件存在差異,僅僅照搬歐洲海上風電建設的經驗依然會引發諸多問題。施鵬飛強調:“考慮臺風、海床等諸多因素,近期我國海上風電則要以盡量小的裝機容量、盡量短的時間,獲得不同海域風電場開發的最優方案,從而建立適合我國海洋情況的標準體系。”
項目管理意識亟待加強
在研討會上,記者了解到,困擾開發商的仍然是海上風電項目的高風險。
一直處于風電質量服務一線的必維國際檢驗集團對于海上風電項目的風險控制有著清醒的認識。必維國際檢驗集團大中華區通用工業部總監李文江表示:“在必維看來,海上風電的高風險主要來源于三大方面,第一是技術風險(風機可靠性、安裝技術是否成熟、營運維護技術是否成熟);第二是由于風機、安裝、營運維護等技術不成熟導致的項目投資財務風險,是對于開發商影響最大的風險;第三是缺少滿足海上風電相關要求而產生的法律風險。”拋開風機制造與運維能力的本位化差距,在法律法規制定和海域規劃上的差異也真實存在。據了解,在我國現有 法律框架下,海洋工程主要定義為海上油氣開采業務,但針對海上風電業務,因其行業特殊性,油氣開采標準并不能完全照搬。
在眾多不可量化因素的作用下,項目管理的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以發達國家為例,對于缺少經驗的業主方多會選擇專業的咨詢公司來管理項目降低風險。目前,必維針對海上風電業務已經能夠為用戶提供一整套風險管理解決方案,在技術上從工程設計到設備設計彌補業主方設計能力的不足,并提供質量控制、進度控制等服務。
據了解,必維已經為眾多海上風電場項目提供設備質量控制及項目管理服務,如上海東海大橋10萬千瓦海上風電示范項目,南網桂山海上風電項目,江蘇龍源如東150兆瓦海上(潮間帶)示范風電場項目一期、二期、三期,龍源福建南日島風電項目,福建中閩海上風電項目,中水電江蘇如東海上風電場 (潮間帶)100兆瓦示范項目,中廣核如東海上風電項目,金風、明陽海上樣機項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