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打破前蘇聯專家斷言的不可能在巖溶地區建高壩的“論斷”,到不斷刷新的全國性、世界性的各項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貴州萬里江河上的一座座水電站,凝聚著貴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貴陽院)在水電開發上的智慧和汗水。今年6月,馬馬崖一級水電站全部機組投產發電,貴州大型水電開發開發完畢。貴陽院3年開發6個風電項目,風電裝機達到33.45萬千瓦,創造了貴州風電建設的新速度。
“這幾天是近一個多月以來難得的好天氣,各項吊裝工作正在抓緊進行,爭取搶回前段時間強降雨、雷暴惡劣天氣影響的工期。”近日,晴隆縣蘇家屯風電場項目經理董安說。
蘇家屯風電場設計安裝21臺單機容量2000千瓦風力發電機組,裝機容量為4.2萬千瓦,平均年上網電量約9821萬千瓦時,計劃投資近5億元。工程今年初開始正式建設,計劃11月首批機組并網試運行,2016年4月全部機組并網發電。
蘇家屯風電場是黔西南州首個開工的風電項目,將為黔西南州清潔能源的開發運用做好帶頭示范,對探索晴隆縣山地經濟發展模式也具有重要意義。
“蘇家屯具備良好的旅游資源,風電場建成后,隨著道路的改善,相信會吸引更多的游客。”董安說。
就在前幾天,貴陽院與貴州水利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聯合投資開發的水城曹羅坪子風電場正式開工,這是貴陽院獨立投資的第四個風電場。
到今年9月底,貴陽院風電裝機達33.45萬千瓦,今年累計發電量達到2.9億千瓦時,同比增幅為244.73%,排名全省同行業同比增幅第一。
早在2006年,根據貴州省發改委對貴州風電前期工作的安排和部署,貴陽院就墊資開展了貴州省的風電前期工程規劃等工作。隨后,又先后承擔了貴州省及各地、州、市的新能源規劃任務,相繼編制了《全國風電建設前期工作成果(規劃報告篇)第24卷貴州》、《貴州六盤水市風電規劃》、《貴州畢節地區“十二五”新能源發展規劃》、《貴州省貴陽市新能源示范城市發展規劃》等多項規劃報告。為貴州省新能源的快速有序開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通過近10年的新能源規劃、勘測設計,貴陽院儲備了新能源領域規劃、勘測、設計、咨詢、工程建設管理的專業人才隊伍,積累了新能源開發建設的成功經驗,形成了復雜山區條件下的風能資源分析,巖溶地區風機基礎的地基處理、高海拔地區電氣設備選型、山區風電場的場內公路設計等方面獨特的優勢。同時,以投資為抓手帶動風電、水電等總承包業務的發展,逐步調整業務結構,憑借著貴州風電開發熱潮的到來,優化產業結構的大幕迅速拉開。
“經過幾年的摸索總結,貴陽院已形成了一套較為科學、完善的投資項目決策程序。”貴陽院總經理潘繼錄說,目前,貴陽院在投資項目立項前,勘察設計要求做到初步設計深度,工程量和投資基本可控。立項后院投資評審委員會邀請內外部專家進行咨詢,充分借鑒外部專家的咨詢意見和建議。項目開工前需上院黨政聯系會議討論通過,最終實行民主科學決策,較好地避免了投資決策失誤。
“貴陽院‘工程技術服務、工程總承包、投資運營’三大業務相互關聯,相互促進,是推動貴陽院產業結構調整,實現規模和盈利能力平衡增長的三駕馬車,缺了哪一項貴陽院都走不好,走不遠。”貴陽院黨委書記蔡金良說。
據蔡金良介紹,到“十三五”末,貴陽院投資建設的風電、水電裝機將達75萬千瓦,年電力銷售收入將達10億元。投資引領帶動作用將更加顯著,將形成完整的投資帶動勘測設計、總承包、運營管理產業鏈;投資運營與工程技術服務、工程總承包協同并進的新優勢,服務業主和經營資產相互支撐、有機結合的新業態會更加突出。
“好風憑借力”。在投資帶動總承包思路的指導下,貴陽先后投資建成了花溪云頂風電場、惠水龍塘山風電場、織金三塘、普屯壩(格支坡)風電場,在建蘇家屯、曹羅坪子等風電場。并通過投資風電積累業績,又通過投標競爭先后取得了盤縣平關、遵義洪關、等風電場的EPC總承包業務。通過參股投資方式承接了關嶺永寧、榕江塔石、桐梓白馬山等風電場EPC總承包業務,極大地促進了貴陽院發展規模的跨越式提升。同時儲備可開發風電資源約100萬千瓦,為后續的可持續發展打下了雄厚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