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1日,四川新聞網記者從召開的國網西南分部新能源運行消納情況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西南電網全部新能源發電項目自起步至今,均實現了發電量全年、全時段,全部機組全額消納,無棄風、棄光。
西南地區新能源發電資源十分豐富,其中風電資源主要集中在四川西南山區和西藏中部地區,可開發量約為5000萬千瓦;光伏發電主要集中在四川西南山區和西藏自治區,可開發量巨大,尤其西藏大部分地區年平均日照在3000小時以上,年均太陽輻射總量為每平方米6000-8000兆焦耳,是我國太陽輻射能最多、最強的地方。
據了解,西南電網第一座風電場為2009年投運的重慶市武隆四眼坪風電場,裝機容量4.6萬千瓦。西南第一座光伏電站為2011年投運的西藏拉薩市羊八井龍源光伏電站,裝機容量1萬千瓦。截止到2015年11月底,西南電網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102.8萬千瓦,占全網總裝機的1.1%。風電65.9萬千瓦,年內新增26.7萬千瓦,同比增長68.1%,主要分布于四川涼山、甘孜地區;光伏發電36.9萬千瓦,年內新增17.9萬千瓦,同比增長105%(其中分布式光伏1.1萬千瓦,年內新增0.5萬千瓦,同比增長83%),主要分布于四川甘孜,西藏阿 里、山南、日喀則等地區。目前,西南電網新能源裝機規模較小,尚處于起步階段,但建設開發速度迅猛。
2015年1-11月,西南電網新能源累計發電量15.7億千瓦時,占全網總發電量的0.7%。其中,風電累計發電量11.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6%,占全網總發電量的0.6%;風電瞬時出力與全網發電總出力的最大占比為1%(西藏風電瞬時出力與當地發電 總出力的最大占比達到25%);2015年1-11月風電累計發電小時數2000小時,預計全年2100小時,高于全國平均水平300小時;“十二五”期間,風電年均發電小時數2300小時,高于全國平均水平380小時。光伏發電累計發電量4.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1%,1-11 月累計發電小時數1500小時,預計全年1600小時,高于全國平均水平300小時;“十二五”期間,光伏發電年均小時數1550小時,高于全國平均水平350小時。
放眼四川,“十三五”期間,四川的新能源發展潛力巨大。根據國網西南分部綜合管理處處長王文周介紹,“十三五”末,預計西南電網新能源裝機將達到2138萬千瓦,占全網總裝機的10%。風電裝機887萬千瓦,主要分布在攀枝花、西昌、甘孜地區;光伏發電裝機1251萬千瓦,主要分布在西藏和四川攀枝花、西昌、甘孜、阿壩地區。“十三五”期間,新能源年均增長約400萬千瓦,增幅達72.3%。“十三五”期間,西南地區新能源及水電裝機將大規模增加,年均增長幅度達18%,遠大于用電需求增長,大量清潔能源電力需要遠距離送至華中、華東等地區消納。截至2015年11月,國網四川、重慶、西藏電力公司累計完成500千伏及以下新能源并網工程投資13.6億元,累計投運500千伏及以下新能源送出線路570公里,其中風電517公里、光伏發電53公里。2015年西南電網新接入風電項目7個,光伏發電項目16個,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48戶。
今年截至11月,西南電網區內用電量同比增長0.3%,增速比上年低2個百分點。在電力需求增長放緩的情況下,包括新能源在內的各類電源裝機保持較快增長。截止到11月底,西南地區發電總裝機同比增長17%,超過用電需求增速16.7個百分點。
下一步,西南電網將多措并舉,推動新能源又快又好發展。作為我國重要的大型清潔能源基地將統籌安排新能源發展,電源與電網配套工程同步開展;優化電源結構,提高西南電網調峰能力;完善交易機制,擴大新能源消納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