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電和風錦州北鎮風電場位于遼寧省錦州市北鎮縣,裝有1.5兆瓦風機64臺。無論從裝機容量、機型選配、人員配備上,北鎮風電場都只是國電和風風電開發有限公司14個在運風電場中普普通通的一個。
國電和風錦州北鎮風電場位于遼寧省錦州市北鎮縣,裝有1.5兆瓦風機64臺。無論從裝機容量、機型選配、人員配備上,北鎮風電場都只是國電和風風電開發有限公司14個在運風電場中普普通通的一個。但是,自投產以來,這個“不起眼”的風電場已經實現了連續五年超額完成計劃發電量,并于2015年獲得和風公司先進單位的稱號。
“我們之所以取得成績,靠的是員工們的不斷努力。他們已經把‘雙提升’真正融入到工作中了。”提起榮譽,北鎮風電場場長蔣瑞柏不無感慨地說。
一場突如其來的“大考”
2016年5月3日,一場多年未遇的暴風雨席卷了東北地區。北鎮風電場當天瞬時風速達27米每秒,所有機組暴風停機,大風還吹斷了通訊光纖,同時使風電場的E線路報接地故障。
雖然早就通過風功率預測系統得知了天氣情況,但是這突如其來的局面還是讓全場上下措手不及。
“先恢復線路送電!等風速降下來后集中解決風機問題!”關鍵時刻,場長蔣瑞柏做出了準確判斷。隨后,場長、專工帶著全體檢修班冒著風雨對線路故障點開始排查。風雨中的巡視道路視線極差,實在沒法開車的地方,他們只好下車步行。
等找到故障點恢復送電之后,每個人從里到外都已經濕透。然而“戰役”還沒有結束,隨著風速逐漸下降,風機卻沒有按時起機,運行人員打來電話,“全場64臺風機全部報故障,其中55臺變槳驅動器故障。”
變槳驅動器故障是必須登塔處理的,靠檢修班的幾個人一臺臺地恢復,效率實在太低。天色將晚,如果不能盡快將更多的風機并網發電,將白白浪費一夜的大風!
關鍵時刻,北鎮風電場僅留女員工值守,其余男員工全體出動去處理故障。風疾雨大,但是沒有人退縮。
“北鎮1B13號風機恢復運行。”“北鎮2D08號風機恢復運行。”
隨著和風公司“遼寧集控中心”微信群中信息的不斷更新,集控中心顯示屏上代表風機并網運行的深綠色逐漸增多。到4日凌晨3時,已經有15臺風機恢復正常運轉。3日當天,北鎮風電場在大風惡劣天氣下完成發電量107.38萬千瓦時,占和風公司當天總發電量的十分之一,在這場突如其來的“大考”面前,北鎮風電場遞交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自主檢修打造“北鎮品牌”
要想考察一個風電場檢修工作做的到不到位,是否及時,點開和風公司內網管控系統中的“檢修對標”模塊,便可一目了然。數據顯示,在14個風電場中,北鎮風電場一直是這方面的佼佼者。
早在出質保前,該場就對自主維護后可能發生的情況做好預想,把工作做在前面。檢修班的幾個年輕人,每天都跟著廠家人員一起登塔,不僅解決現有缺陷,還利用每天晚上的時間組織“每日一小會”,總結工作得失,積極思考如何避免故障再次發生。他們建立了風機檢修臺賬,梳理每臺設備的潛在缺陷,爭分奪秒地趕在出保之前將風電機組進行徹底清查,讓每個人對即將開展的工作心中有數。
正式出保后,雖然處理一些日常故障不成問題,但是由于缺乏經驗,檢修工作常常被一些小事“掣肘”。
“如果有一種方法,能讓人隨時掌握每臺風機的狀況,還能幫助我們做好檢修前準備,那該有多好啊!”該場2014年入職的檢修工高春瑞是一個思維活躍的“90后”,他利用微信公眾號的基礎功能,將風機數據進行錄入存儲,建立“風機檢修寶”公眾號,實現了對單臺風機歷史數據的隨時調取,同時加入了檢修作業指導、檢修工具準備、故障統計等內容,使檢修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決,北鎮風電場檢修的“綜合實力”迅速提升。
時至今日,每天工作結束后,檢修班成員仍然堅持著“每日一小會”的習慣,每個人都要總結故障分析及處理過程,扎實提高消缺能力。
現在,這些年輕的檢修工已經成長為獨當一面的成手,哪個兄弟風電場有疑難故障處理不了,他們都第一時間前去支援。而北鎮自主檢修維護的做法和經驗,已經成為“北鎮品牌”,是和風公司其他風電場爭相學習的對象。
風電場內也要“機制創新”
“以‘雙提升’為抓手,以市場營銷、成本管控為主線,完善機制,強化管控,提升能力,完成年度各項目標任務。”這句和風公司年初提出的工作思路,也在北鎮風電場得到了貫徹。
有人不禁會問,一個小小的風電場,想湊齊20個人都難,完善機制、強化管控這些管理手段又該從何實現呢?
對此,場長蔣瑞柏有不同的看法。“別看風電場不大,里面的學問可多著呢!”
的確,要想當好場長,上到與調度、地方政府溝通,下到員工的吃住,每一樣事情都免不了操心。一直以來,和風公司充分發揮體制機制的作用,利用線上審批、對標考核等方式實現精細化管理,已覆蓋到風電場工作的方方面面。作為場長,蔣瑞柏除了發揮好這些平臺的作用,更將類似思路也應用到風電場的自主管理中。
北鎮風電場的公示板上每月都會有五道技術類問題,是所有人都要在這個月內學會的內容。場長可以隨時隨地對任何一個人進行提問,一旦回答不上來,那么就要在個人評分中扣掉一分,個人分數直接影響到年終獎金的分配。
這是蔣瑞柏針對場里年輕人較多、專業知識掌握不牢的現狀,進行的“對癥下藥”。實行以來,整個風電場內學習氛圍空前高漲,場里的員工無論老少,有被問題難住的、有私下拜師學藝的、還有開小班授課的……比起傳統的看書、授課、考試,這種形式顯然收效更大。
場內管理的創新還體現在方方面面。從運行的兩個值對標誰的伙食費用得少,到春檢中兩個組比賽誰查出的隱患多;從開展“光盤行動”減少浪費,到“隨手拍”助力安全文明生產……北鎮風電場將創新思想應用到風電場管理的每個細微之處,著力調動起員工的參與意識,風電場上下形成了合力,各項工作都得到切實的改進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