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每日郵報報道,環保機構全球足跡網絡(Global Footprint Network)發布數據顯示,地球今天達到了生態超載日(Overshoot Day,又稱“生態越界日”或“生態負債日”),即地球于今天進入了本年度生態赤字狀態,在不到8個月的時間里用完了地球本年度可再生自然資源的總量。
據每日郵報報道,環保機構全球足跡網絡(Global Footprint Network)發布數據顯示,地球今天達到了生態超載日(Overshoot Day,又稱“生態越界日”或“生態負債日”),即地球于今天進入了本年度生態赤字狀態,在不到8個月的時間里用完了地球本年度可再生自然資源的總量。
達到地球生態超載日意味著,人類向大氣層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數量更多,超過了森林和海洋的吸收能力;人類捕魚和砍伐森林的速度更快,超過了大自然的自我恢復和補充速度。它同時也標志著,人類今年將消耗相當于1.6個地球的資源。
環保專家警告稱,隨著地球進入“生態負債”的時間越來越提前,問題將越來越嚴重。地球耗盡本年度資源總量的時間已經從2000年9月末提前至2016年8月8日。但在過去幾年間,生態超載日提前的速度卻在減緩。
其中,導致生態超載日提前到來的罪魁禍首是澳大利亞和美國,它們消耗的肉類大幅增長。碳排放量增加是促使生態超載日提前到來的最大因素,溫室氣體現在已經占人類對自然需求(即生態足跡)的60%。
為了滿足聯合國去年12月份在巴黎簽署的氣候變化協議目標,全球碳足跡必須在本世紀后50年內降到零。全球足跡網絡稱,要想實現上述目標,將需要人類采用新的生活方式。
全球足跡網絡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馬希斯˙沃克納格爾(Mathis Wackernagel)說:“這種新的生活方式有許多優點,且可利用當前技術實現,獲得的財政優勢和整體利益將超過付出的成本。它將刺激可再生能源等新興行業發展,同時減少氣候變化帶來的風險和成本指出。我們唯一需要的就是更多的政治意愿。”
全球足跡網絡指出,有些國家已經接受挑戰,比如哥斯達黎加,該國今年前3個月97%的電力是通過可再生資源提供的。英國、德國以及葡萄牙也都在努力發展可再生能源,中國政府甚至制定減少居民肉類消費50%的目標,這意味著到2030年,中國畜牧業碳排放量將會減少10億噸。
全球網絡足跡也呼吁個人采取行動,過上更具可持續發展的生活。英國慈善組織Population Matters負責人西蒙˙羅斯(Simon Ross)說:“應對生態超載需要采取兩大措施:第一是向可持續發展生活方式過渡,以便減少和平衡我們的人均消費。第二,穩定人口增長,以便每個人可享受更多份額的生態承載力。只有實現這2個目標,我們才有望將來終結生態超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