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描二維碼,即可將本頁分享到“朋友圈”中。

明陽MySE3.0機型通過鑒衡抗臺風低風速雙認證
2016-11-08
來源:中國電力報
瀏覽數:838
10月19日,在2016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中國明陽風電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明陽風電”)的展臺上,秦海巖、施鵬飛、賀德馨幾位風電專家紛至沓來。
10月19日,在2016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中國明陽風電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明陽風電”)的展臺上,秦海巖、施鵬飛、賀德馨幾位風電專家紛至沓來。引得風電泰斗們競相站臺,只因7年前明陽風電與業界專家的一句約定,如今代表著我國風電全新技術類型的半直驅MySE3.0機型已完成設計及型式認證。
世界風能協會主席、中國風能協會理事長賀德馨表示:“風能沒有國界,做好中國風能,也是在引領世界風能的發展。中國要從風電大國變成風電強國,必須要通過創新驅動風能的發展。明陽風電開了一個好頭,要把這個領先優勢進行到底。”
7年堅持不懈
早在8年前,中國風能協會秘書長秦海巖就在瑞典見到了混合驅動機型。不同于傳統機型,當時的混合驅動機型就有著較為優異的運行表現,高可靠性、高發電量、噪音小等優勢明顯。
8年后,在內蒙古風電場,MySE3.0-121機型的發電量遠超同類機型20%~30%,這一跨時代機型在我國出現。
從超前的設計理念到付諸實施中困難重重,從高速齒輪箱可靠性存爭議到中速發電單元一體化設計,從大功率機組體積龐大、陸上運輸、吊裝成為瓶頸到機身小巧、輕量化、便于運輸吊裝,7年間,在通往混合驅動和緊湊型傳動系統兩大風電技術高峰的道路上,明陽風電不畏艱險、砥礪前行,最終代表著全球第三代半直驅技術的MySE3.0產品成功下線。明陽風電把我國幾代風電人的夢想變為現實。
賀德馨表示:“混合型(半直驅)傳動系統、超緊湊技術是目前我國風電技術最可能引入創新成果的兩個方面。MySE3.0機型獲得抗臺風、低風速兩個認證,是對半直驅、超緊湊傳動技術結合我國風況、地形特征成功解決方案的認可。”
據了解,MySE3.0-121抗臺風型機組是目前全球3兆瓦最大葉輪直徑抗臺風機組,在該平臺上擴展了2.5兆瓦和2.75兆瓦機型,為臺風區域開發風電提供了多種選擇;MySE3.0-135是目前全球3兆瓦最大葉輪直徑的低風速風機。目前,上述兩款機型已獲得由北京鑒衡認證中心授予的型式認證證書和設計評估證書。
植入優良基因
當大多數風機制造企業致力于從運維端提升風場發電效率的時候,明陽風電首席技術官張啟應堅持認為:“數字化智能運維一定是基于一款基因優良的風機來實現的。”
自產品設計之初,半直驅技術和高可靠的傳動鏈設計就像兩組優良基因深深植入MySE3.0產品開發平臺。
張啟應介紹:“半直驅技術綜合借鑒了傳統高速齒輪箱機組和直驅型機組的優點,采用低速比齒輪箱和主軸一體化設計,驅動中速永磁發電機。通過高可靠的傳動鏈設計,極大提高了整機系統和齒輪箱的可靠性。”
據了解,MySE3.0產品齒輪箱和發電機通過同心法蘭連接,減少了傳動系統部件數量,提升了系統的可靠性;中速齒輪箱采用柔性銷軸技術,使多個齒輪之間的載荷分布更均勻,提高齒輪箱的可靠性;全密封的發電機采用水冷結構設計,良好的密封防腐性能,使機組具有超強的環境適應性。
“去掉了傳動軸,把齒輪箱與發電機做成一體化的中速發電單元,純扭矩傳動極大地提高了機組可靠性。隨著未來機組容量增大,MySE3.0機型技術優勢將愈發明顯。”秦海巖對該機型作出高度評價。
擁有了優良的基因,風機在效率提升、控制策略、電能質量、環境適應性、結構優勢方面就有了事半功倍的便利。據了解,半直驅機組風輪具有更寬的轉速范圍,使得機組在低風速段內追蹤最佳Cp值高效發電,在全風速段發電效率高出其他機組5%以上。
“不夸張地說,當別人還在懼怕臺風的時候,MySE3.0機型已經能夠輕松應對臺風的風況,并在臺風過境時提升風場的整體發電量。眾所周知,這是對風機進行的最為嚴苛考驗。”張啟應對本報記者表示。
3兆瓦不是盡頭,在明陽風電的產品規劃中還有更為廣闊的風電夢。“具備了混合驅動與緊湊型傳動系統的MySE平臺,是主要服務于大功率機組的技術平臺,未來陸上4兆瓦、5兆瓦機型會很快推出。這不僅解決了土地稀缺的問題,還給陸上大功率機組的運輸、安裝提供了可能。”張啟應介紹。
本報記者在展會期間了解到,MySE3.0-143超低風速機型將于2017年中期正式下線。未來,有關明陽風電與風能的約定將如期兌現。
- 閱讀上文 >> 岱山新能源開發“追風逐浪” 綠色能源產業鏈初具規模
- 閱讀下文 >> 遠景能源承辦2016國際能源變革論壇能源互聯網分論壇 探討未來美好能源世界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