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被大唐集團收入科技板塊的華創風能,如今落得被掛牌轉讓的境地。
能豆君2月6日注意到北京產權交易所的一則項目信息,中國大唐集團公司掛牌轉讓沈陽華創風能有限公司82%股權,掛牌價為2.57億元。
從2011年將華創風能收歸麾下,大唐集團持有近6年后欲轉讓,是華創風能經營問題,還是大唐集團整體資產騰挪的考慮?
2.24億虧損的包袱
2006年青島國電藍德環境工程有限公司與沈陽工業大學共同出資組建華創風能。2011年7月28日,中國大唐集團公司與華創風能公司在青島簽署戰略重組協議。大唐集團公司收購華創風能公司70%股權。將華創納入大唐序列,標志著大唐集團通過收購的方式進入風電裝備制造業。
從2011年起,華創風能成為大唐集團下屬大型風力發電設備制造企業。華創風能在國內風機制造企業中排在10名開外。
根據風能協會統計,2014年華創風能裝機70.5萬千瓦,位列12,裝機容量占比3.02%。

到了2015年,華創市場份額就跌至2%,新增裝機量僅610MW。

華創風能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其全球累計裝機容量超過3698.2MW,裝機臺數超過2300臺。
從經營數據看,2015年華創風能營業收入28.87億,凈利潤961萬,截至2016年11月30日,營業收入26.8億,凈利潤虧損2.24億??傎Y產41億,總負債高達48億,所有者權益-6.81億。

為什么不到一年時間內從凈賺近千萬猝然虧損2.24億?能豆君聯系到華創風能高管,該高管表示對此不予置評,隨即匆匆掛斷電話。
一位風電行業分析師評論,華創產品本來在市場上就競爭力不強,訂單主要依靠母公司大唐。
能源局近日公布了2016年風電并網運行情況,2016年,全年新增風電裝機1930萬千瓦,較2015年裝機量3297萬千瓦直線下降近14GW。市場增速放緩又加之本身競爭力有限,華創風能業績也轉向慘淡。
大唐集團資產騰挪
當年戰略重組華創風能時,大唐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金耀華曾在簽約儀式上稱,將華創風能正式納入大唐序列,標志著中國大唐集團正式進軍風機制造產業,科技發展板塊實現重大突破,自主創新能力得到不斷增強。
金耀華表示,大唐將以本次簽約儀式為契機,與華創風能各股東一道,充分利用大唐集團公司在電力行業的經營管理和資源優勢,加大對華創風能的資金投入和市場扶持力度,提升華創品牌影響力、價值創造力、利潤貢獻率,使華創風能以一流的業績最大限度的為股東和當地政府創造長期、穩定的價值和回報。
彼時大唐新能源副總經理胡國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亦表示,中國兩家新能源企業,都有自己的制造企業,應該引起關注。
不過此一時,彼一時。如今收購近6年,時移世易,華創經營每況愈下。顯然對大唐來說,這不是一副好牌。除了對華創風能的資產處置,大唐集團也在進行其它資產剝離。
大唐集團曾把轉型的相當一部分押注于煤化工。2009年,內蒙古大唐發電克什克騰煤制天然氣項目在拿到國家首個煤制天然氣示范項目路條后動工開建。被寄予厚望的煤化工業務,一開始也被注入到上市公司平臺。
只是煤化工非但不像發電一樣順風順水,而且越來越糟糕。2014年,大唐煤化工虧損高達52億元,2015年虧損43億元。到2015年底,大唐在煤化工板塊,非募集資金投入累計約642億元,而其主營業務火力發電板塊累計投資金額才498億元。
煤化工非但沒助力轉型,反倒拖累了整個大唐的經營業績。到2015年大唐資產總額、營業收入已在五大發電中墊底,利潤總額僅稍好于國電投。

從2014年開始大唐發電就在“轉手”煤化工板塊,曲曲折折,終于去年6月30日,迎來了“接盤俠”。大唐發電公告稱,將公司持有的大唐能源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等四家公司的全部股權及一個電源前期項目資產以1元價格出售給大唐集團旗下的全資子公司中新能化科技有限公司。
從最新業績預告來看2016年上市公司大唐發電預虧25-28億。發電行業不景氣又加上華創風能巨虧,此時“甩手”,頗有剝離不良資產的意味。
只不過接下來,誰來接盤呢?此前業界有華創風能接盤者的各種傳聞,如今北交所掛牌了,一切都是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