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區域是我國能源資源聚集地之一,擁有豐富的風力資源和充足的光照環境,是發展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的良好地帶。近幾年,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西北區域五省(區)的新能源發展迅速,對電力系統的運行、規劃和發展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同時,由于遠距離大容量輸電、調峰能力不足等問題,西北各省(區)存在不同程度的棄風、棄光現象,隨著用電需求的變化和新能源裝機的迅速增長,未來西北地區的新能源消納形勢將會更加嚴峻。
為了對大規模新能源接入形勢下西北區域五省(區)電力系統的運行特點進行全面把控,以便進一步統籌源網總體規劃、提高系統運行管理效率,減少棄風棄光,推動新能源發電科學規劃、合理運行、有效監管,2016年西北能源局進行了西北區域新能源發展規劃及運行監管。結合現場監管情況,深入分析了電力系統的電源側和電網側發展協調程度、新能源消納情況、供電可靠程度、經濟運行水平等重要信息,科學、客觀評估了西北區域新能源發電運行現狀;摸清了制約新能源消納的具體薄弱環節和限制因素,對癥下藥,提出解決建議;并根據“十三五”規劃最新信息,通過預測2020年西北區域新能源發電運行情況,針對性地提出了新能源發電規劃優化建議、消納策略及監管建議。
一、西北區域新能源發展規劃情況通過對西北五省(區)電網的現狀和“十一五”發展規劃情況分析,得出相關結論如下:
1、西北區域未來棄風棄光現象將依然嚴重
2020年西北區域各省(區)依然會存在較為嚴重的棄風棄光,表1為模擬評估的2020年各省新能源消納水平與2015年情況的對比,可見西北各省的棄風棄光率仍然偏高,距離實現新能源全額消納的目標,仍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其中甘肅和新疆即使考慮了新建直流工程以利于新能源外送消納,棄風棄光率預計仍將超過20%,消納壓力較大;寧夏、青海整體棄新能源率在10%左右,還存在部分消納的壓力;陜西如果新建了陜北-關中二通道,棄光棄風率將維持在較低水平。
表1 西北區域各省(區)新能源消納情況模擬結果對比
如果要求西北區域五省(區)保持棄風率和棄光率都在5%以內,則此時各省的風電和光伏裝機大小和占比應該如表2所示,可以看到,除了陜西外,西北區域其余四省(區)的新能源規劃裝機規模都已經超過了系統可以正常消納的范圍,部分省份的棄風棄光情況理論上已經不允許在2020年以前再新增新能源裝機,例如甘肅省即使2015年之后不再新增風電裝機,也很難保證將棄風率控制在5%。
表2 2020年西北區域保證新能源正常消納合理裝機表
2、西北區域發生棄風棄光的原因逐漸變化,調峰能力不足問題凸顯
西北區域棄風棄光的兩大主要原因為系統調峰能力不足和傳輸容量受限。由表3,隨著西北區域電源電網的發展,兩大原因對棄風棄光的影響占比正在發生變化。2015年調峰能力不足已是西北電網棄風棄光的主導因素,但新能源傳輸容量受限問題依然不容忽視。2020年對于西北大部分省份來說,傳輸容量受限的導致棄風棄光占比已經很小,而調峰能力不足問題將會越來越嚴重。
表3 西北區域各省(區)棄風棄光原因模擬結果對比
按照國家“十三五”規劃,西北區域各省(區)網架結構將顯著加強,特別是陜西陜北-關中750千伏第二通道、青海750千伏北通道和日月山-塔拉-海南-西寧雙環網、新疆“五環網”的建設,將顯著提高西北各省(區)新能源外送消納能力,除甘肅電網依然受制于河西走廊輸電通道以外,各省(區)新能源送出受限的問題將得到很大程度的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