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深化對能源轉型有幾點認識:
① 再電氣化是能源轉型的關鍵,再電氣化最重要的體現在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開發利用,電能對化石能源深度替代。
② 能源轉型是社會化的系統工程
國家電網積極推進電網智能化,加快以特高壓為代表的電網建設,將西部的可再生能源輸送到東中部負荷中心。目前中國是唯一實現特高壓輸電商業化的國家。預計今年特高壓輸電將達到約2500億千瓦時。
國家電網大力實施電能替代。力爭到2020年完成替代電量5800億千瓦時,其中“以電代煤”完成4400億千瓦時,拓展清潔能源消納空間230億千瓦時。
加強大電網安全穩定控制能力。應用新能源發電預測、儲能等技術全面提升電網的綜合控制能力和安全穩定運行水平。近20多年,國家電網是全球唯一沒有大面積停電的大電網。
國外部長和國際組織領導人說了些什么?
歐盟能源聯盟副主席 馬咯斯˙舍甫科維奇
我們將用20億歐元來支持制冷、制熱、儲能電池、下一代可再生能源這四個方面的創新。
未來,尋求金融界和清潔能源的合作渠道推廣清潔能源技術,非常重要。
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總干事 阿丹˙阿明
新能源給全世界投資者帶來了機遇,越來越多的公司將可再生能源作為業績增長的來源,谷歌、蘋果等公司都做了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承諾, 還有很多制造企業也做了這樣的承諾,我們要趁機放大這種趨勢。
法提赫˙比羅爾 國際能源署署長
可再生能源比重在增長,光伏和風電成本下降使其成為未來電力系統的主流技術。這對氣候變化、治理污染,能源安全和經濟而言都是好消息。
同時也伴隨著一些列挑戰:風光具有波動性,必須考慮電力系統穩定性和安全保障,德國、丹麥、西班牙、愛爾蘭,他們已經成功實踐讓波動能源成功并網。
瑞典協調和能源大臣易卜拉欣˙貝蘭
碳稅政策在90年代推行時遭遇了極大的爭議,可事實上他提高了能效的競爭力,所以25年后的今天沒有人站出來反對。這樣的制度激勵了創新,對新技術的部署產生了很大的推動。
印度科學技術部長和地球科學部部長哈什˙瓦汗
很多時候,我們只需要一點微創新,就可以解決偏遠地區的照明。比如在農村偏遠地區引入微電網,建立太陽能自助提款機。
印度太陽能豐富,太陽能發電系統的相關技術可以滿足印度1000萬人口的照明。這不僅滿足電力需求,還可以創造新的商業機會,改變當地民眾的生活方式。
印尼能源和礦產資源部部長 伊格那迪尤斯˙佐南
創新會加速可再生能源成本削減。印尼自然資源豐富,是一個群島國家,離網接入是我們的解決方案。
中國清潔能源企業發言
金風科技董事長 武鋼
可再生能源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大家對其真實貢獻的認知不夠,可再生能源拿到的補貼是它對環境、對生態的貢獻體現。這方面,也需要在全球范圍內有數據支持,來反應可再生能源的真實價格價值。
遠景能源CEO 張雷
可再生能源不僅僅是能源,它的核心是技術。從墨西哥到阿根廷到智利,風電光伏的成本正在不斷下降,讓人們不再質疑可再生能源的經濟性。
今天我們面臨更大的挑戰是更加碎片化的能源世界。碎片化會推動系統的協同成本提升,讓人們擔憂系統穩定性和調度的協調性,天氣的變化會不會讓能源系統脆弱?
今天必須要面對系統的協同成本。其實,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才是解決之道。通過能源互聯網的平臺可以實現解決這個問題。遠景的互聯網平臺已經接入了100吉瓦的風電光伏電動汽車。
不僅僅如此,打破封閉系統,開放系統帶來新繁榮,這在電信行業已經得到印證。遠景也正在做著這方面的事情。
峰會達成了潔能源部長級會議相關行動
本次會議,CEM啟動了一項新倡議和三項挑戰,即可持續城市/生態能源城鎮倡議、電動汽車
30@30挑戰(
EV30@30)、先進電廠靈活性挑戰和凈零排放建筑承諾挑戰。
① 先進電廠靈活性行動:
在許多清潔能源部長級會議(CEM)成員國,風能和太陽能正快速增長。因為風能與太陽能的產量隨著風和陽光的可用性而波動,調節其發電份額為電力系統帶來了新挑戰。
這樣一來,電力系統的靈活性就顯得尤為重要——系統能否在電力供需平衡中處理更為復雜的變化情況。有四種途徑可以實現電力系統的靈活性:電網基礎設施、需求端響應、電力儲存和可供調度的發電廠。其中,包括熱電廠在內的可供調度發電廠是協調各種波動性資源的關鍵性因素。
② EV
30@30行動
來自運輸業的排放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近四分之一。如與電力行業的脫硫化相結合,電動汽車也能為實現世界共同的氣候目標做出重要貢獻。電動出行能實現局部空氣污染零排放,大量減少噪音。
EV
30@30行動重新定義了CEM“電動汽車倡議"(EVI)的遠大目標,為所有EVI成員制定了積極的集體目標:在2030年之前實現電動汽車市場份額達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