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日,本報首次報道橋聯風電,在31版推出《Avenue、NBP領投5機構聯手注資無錫橋聯風電強勢融資7000萬美元》一文,彼時,金風科技(002202,股吧)在資本市場創造的神話進一步催生了國內風電行業的投資熱。
2009年3月9日,本報32版又以《“拼命三郎”唐法林:要做全球風電零部件No.1》為題介紹了2009年上半年,在全球經濟前景尚未明朗的情況下,橋聯如何應對國內外市場的變化,以及增強公司的抗風險能力的措施。
過去一年橋聯表現如何?它經歷了哪些變化?這也是本次“快公司”回訪的關鍵詞。
2009年,對于橋聯風電而言,一個比較明顯的變化是,其國內市場消化了其50%的產品,而此前,他們幾乎100%出口。
這其中,不乏金融危機的影響。
早在2009年3月,橋聯風電總裁唐明就曾表示,金融危機給風能行業帶來的“第一波洗牌可能首先從零部件廠開始”。
彼時,為應對金融危機,唐明表示,橋聯計劃將銷售總量的60%在國內市場消化。
盡管2009年對于風電行業而言不算是個好年份,橋聯集團執行副總裁曹一平稱,這一年橋聯“通過產品升級和技術進步,銷售額和利潤都比2008年有穩定增長”。
金融危機的同時,國內風電市場還遭遇行業“過剩”。
中國風能協會的數據顯示,我國風電整機制造企業已經從2004年的6家急劇擴張至目前的70多家;而風電零部件制造企業總數也已超過百家,僅葉片廠就達50多家。
2009年9月26日,國務院批轉了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若干意見》(下稱《意見》)的通知,其中,《意見》講到,近年來風電產業快速發展,出現了風電設備投資一哄而上、重復引進和重復建設現象,若不及時調控和引導,“產能過剩”將不可避免。
“過剩”還是“過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