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5日,對于上海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院”)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日子。這一天,中國長江三峽集團與上海市國資委、水利部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3方共同簽訂了聯合改制重組協議,按照重組方案,三峽集團擁有上海院公司70%股權,成為控股股東。
“上海院自此成為世界最大的水電開發企業、我國最大的清潔能源集團——中國長江三峽集團的控股子公司。上海院進入三峽集團后,一方面在戰略層面有效互補了集團產業鏈前端的規劃、勘測和設計力量,完善了集團的技術支撐體系,使三峽集團的整體優勢得到充分發揮,另一方面也給上海院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和平臺,一個能施展技能的舞臺。”上海院黨委書記、董事長石小強表示。
新定位
近日,國家發改委和國務院國資委聯合下發了三峽集團新的戰略發展定位,要在促進長江經濟帶發展中發揮基礎保障作用,在共抓長江大保護中發揮骨干主力作用,在帶領中國水電“走出去”中發揮引領作用,在促進清潔能源產業升級中發揮帶動作用,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中發揮示范作用,在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方面發揮表率作用。
三峽集團新的發展定位中,長江大保護業務、海上風電等新能源業務、水電“走出去”業務都與上海院優勢高度契合,上海院的公司定位也隨著三峽集團戰略定位的明確而相應調整優化。石小強表示,“上海院的改革發展將與三峽集團新的戰略定位緊密結合,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更大格局謀劃上海院的高質量發展。”
長江大保護
“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武漢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強調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長江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要求三峽集團發揮好應有作用,積極參與長江經濟帶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建設”石小強說。
上海院深耕生態環保業務多年,承擔完成了大量的流域綜合治理、河湖綜合治理、水源地保護及生態修復等的研究、規劃勘測設計、工程總承包和運行管理業務,上海院理應在三峽集團長江大保護工作中發揮骨干主力作用。”
根據三峽集團的實施方案,長江大保護業務要在沿江十一省市積極拓展,全面鋪開,上海院要重點支持四個先行先試城市、長江上游重慶市、下游上海市和江蘇省沿江區域重點項目的拓展,在長江大保護項目一線都能捕捉到上海院員工忙碌的身影。
石小強表示:“工程時間緊、戰線廣、任務重、壓力大,對于駐扎現場的員工來說,每一天都是從早延續到凌晨兩、三點的硬仗,正是他們的兢兢業業,推動了四個先行先試城市的協議簽訂,推動了九江一期PPP項目、岳陽一期PPP項目可研及評估工作的展開和相關項目的落地。”
聚焦新能源
新能源是三峽集團的第二主業,海上風電是第二主業的戰略核心,國家賦予了三峽集團集中連片規模開發海上風電的新使命。
三峽集團目前海上風電投產、在建和核準擬建項目達到200萬千瓦,并沿著大連莊河到廣東陽江的1.7萬公里海岸線加速布局,在福建、廣東、江蘇等戰略區域重點開發,要致力于打造成為海上風電引領者。
上海院是亞洲第一座海上風電場——東海大橋海上風電場的勘測設計單位,是目前國內唯一承擔不同海域、不同離岸距離、不同水深、不同地質條件、不同施工和管理條件的多樣性海上風電場的設計單位,業務范圍覆蓋遼寧(大連)、河北、天津、江蘇、上海、福建、廣東和海南等省份,技術能力和核心人員儲備已位居國內設計院前列。
三峽集團集中連片規模開發海上風電,給上海院帶來很多發展機會。經過北至大連莊河、南至廣東南澳10余個項目的實踐歷練,以勘測設計為核心的綜合能力顯著提升,為集團公司海上風電引領戰略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石小強表示,“上海院緊跟集團戰略布局,在福建、廣東、山東、大連、江蘇等重點區域設立分公司,實現海上風電專業化和區域化管理,為集團海上風電提升工程質量、降低投資成本和增加工程效益提供技術保障。”
此外,十年來,上海院積極響應國家“走出去”戰略,大力開拓國際市場,成為了踐行“一帶一路”建設的生力軍。上海院先后在巴基斯坦、尼泊爾、南美、非洲、中東等設立駐外機構,國際業務已遍布在菲律賓、越南、老撾、緬甸、哈薩克斯坦、伊朗、巴基斯坦、尼泊爾等“一帶一路”國家,同時,在厄瓜多爾、秘魯、古巴、烏干達、津巴布韋、尼日爾、尼日利亞等十余個南美洲和非洲國家也開展了水利水電、新能源和輸變電業務。上海院已初步形成了以清潔能源為主業的國際業務全過程服務能力。
科技創新
“十年磨一劍,通過一批集團內外的重大項目的實施,上海院勘測設計能力得到全面的顯著提升,關鍵核心能力已形成引領,海上風電勘測設計領域已實現了“七個第一”,即全亞洲第一座海上風電場、中國第一座臺風區大容量海上風電場、中國第一座海冰區域海上風電場、中國第一座巖溶區低風速海上風電場、中國第一座深遠海漂浮式海上風電場、中國第一座百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場和中國第一座前期工作總承包海上風電場。”石小強表示,“除了海上風電項目,上海院也在積極探索其他新能源、新業態,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上海院作為我國首個具有公共測試泊位的潮流能示范工程——舟山潮流能示范工程建設項目的總體技術支撐和建設實施主體,負責項目實施的總體勘測設計、關鍵技術問題研究等,項目已核準并通過國家海洋局中期檢查,各項工作正有序開展;光熱發電實現新的突破,承擔三峽集團金塔光熱發電可研階段業主工程師業務,在光熱發電領域積累了相當的技術能力。”
試點崗位分紅
體制機制創新是上海院科技創新的推動力量,上海院是國務院國資委科技型崗位分紅的試點企業。2017年,根據三峽集團公司改革總體部署,上海院開展崗位分紅試點工作。“實施崗位分紅,有利于促進上海院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以及企業核心競爭力和經營效益的提升。”石小強表示,“崗位分紅激勵以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提升企業經營效益為目標,堅持增量激勵、效益導向的原則,統籌考慮企業經營發展戰略、自身效益狀況等因素合理確定分紅激勵額度,重點激勵在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的關鍵核心技術。激勵對象中,科研類及與科研成果轉化密切相關的技術類崗位占90%以上。”
崗位分紅激勵機制豐富了公司以“崗位績效工資制”為主的相對單一的薪酬激勵模式,建立了一種適合高新技術企業及轉制院發展、符合科技人員崗位特點的長效激勵機制,充分激發了核心骨干人才的積極性和創新活力,引導員工從創造價值、業績發展的增量中分享激勵,不斷促進上海院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提升企業經營效益與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