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4日上午,由中國電器工業協會風力發電電器設備分會、中國電工技術學會風力發電技術專業委員會、東方風力發電網主辦,江蘇中車電機有限公司承辦的第三屆中國海上風電大會暨風電電氣裝備高峰論壇在北京四川五糧液龍爪樹賓館隆重開幕。本屆會議共吸引來自設計施工、業主單位、整機單位、吊裝運維、能源互聯、電氣設備等300多人,大家歡聚一堂,就“海上風電 能源互聯 智能電氣”為主題展開對風電未來發展趨勢的探討和交流。
對此次大會的成功召開做出支持和贊助的企業單位還包括:國家能源大型風電并網系統研發(實驗)中心、國家能源風力發電機研發(實驗)中心、工業產品環境適應性國家重點實驗室、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研究院、能源行業風電標委會風電電器設備分標委等特別支持單位;中國電建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公司、上海電氣風電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海裝海裝風電股份有限公司等支持單位;寧夏西云數據科技有限公司、施耐德電氣(中國)有限公司、艾爾姆風能葉片有限公司、重慶齒輪箱有限責任公司、麥加涂料實業有限公司、浙江胄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贊助單位。
開幕式上八位重量級嘉賓首先做了精彩的致辭和主旨發言:
中國電器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郭振巖先生首先上臺作了精彩的致辭,郭振巖講到:風電行業發展既離不開政府部門的相關政策引導,也離不開各風電企業及上下游產業的大力協作。中電協將在已有的工作基礎上,進一步推進風電行業工作與兄弟協會協同配合,為政府部門出謀劃策,為企業搭建公共服務平臺,做好政府部門和企業的橋梁和紐帶,為我國風電產業健康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中國電器工業協會風力發電電器設備分會理事長吳凱先生在致辭中肯定了此次高峰論壇召開的意義:本次論壇結合當前風電行業發展的熱點難點問題,以海上風電、能源互聯、智能電氣為主題,安排了近三十個精彩的主題報告,希望通過該論壇搭建一個合作共贏、交流共享、協作創新的服務平臺,為風電行業健康發展出謀劃策。
江蘇中車電機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黨委書記曹翰清先生在致辭中表示:中車電機作為中國風電行業生產運營規模最大的風力發電電機生產企業之一,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就離不開伙伴的真誠合作和大力支持,也離不開公司始終追隨國家政策指引、嚴格遵循公司“十三五”戰略發展規劃。在國家政策指引下,在行業協會、產業聯盟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將共同譜寫出海上風電行業發展的絢麗華章,為我們堅持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以超前發展、智能發展為主旋律攜手共進,共贏市場,共同推進風電裝備制造力的快速發展。
東方風力發電網CEO趙元新先生在致辭中首先對參會的各位領導嘉賓表示了衷心感謝,隨后表示風電行業的發展離不開產業鏈的共同努力,東方風力發電網今后也將不斷努力、創新發展,“砥礪共筑發展夢,我們繼續努力,不斷創新,力爭將每屆大會都辦成行業盛會,為我國海上風電的健康發展貢獻一份綿薄之力。”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中心主任任東明先生作了題為《“十三五”風電發展規劃的執行與政策走向》的主旨發言,任東明首先對十三五以來風電產業的進展情況進行了講解,隨后分析了棄風問題的成因以及當前棄風情況的最新進展,同時任主任對當前推進和阻礙風電發展的相關政策進行了講解。他認為“在政策走向上可能要趨向于市場化,以深化市場改革來解決問題是最重要的途徑”。
國家氣候中心正研級高工張秀芝作了題為《中國海上風電開發的風、浪條件》的主旨發言,張秀芝講到:海上風電發展要注意多個方面,首先應該選擇好地點,風資源要有優勢;其次選擇的地區發展風險要小;同時海床基礎要好,這樣項目基礎才能更加穩定。張教授通過多個生動的案例分享,把發展海上風電需要注意的各個方面都進行了細致的講解,讓現場嘉賓受益匪淺。
中國電器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工業產品環境適應性國家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揭敢新作了題為《海上風電電氣設備服役環境特殊性及應對措施研究》的主旨發言,揭敢新主要分享了風電電器設備服役環境尤其是海上風電環境下存在的一些問題以及相應的應對措施,主要包括服役環境特點分析,微環境分析,控制技術,全周期管理系統研究四個方面。
上海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新能源研究院新能源設計院總工程師秦東平先生作了題為《海上風電工程電力輸送技術挑戰和創新》的主旨發言,秦東平從三峽上海院海上風電技術優勢,海上風電電力輸送基本方式,海上風電電力輸送新任務和新挑戰,海上風電技術方案四個方面進行分享,對海上風電工程電力輸送技術相關方面做了細致清晰的介紹,讓與會嘉賓對海上風電工程有了新的了解。
精彩的開幕式發言演講過后,本次高峰論壇正式開始,隨后大會安排有包括“海上風電”、“能源互聯”、“智能電氣”以及其他話題在內二十幾個主題演講,以及特別安排的大咖高層對話環節……精彩內容無限、視聽盛宴盡享,欲知盛會詳情,敬請關注本站后續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