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下午,在陽西縣沙扒鎮東南側約18公里的海域上,粵電陽江沙扒海上風電項目忙碌正酣。工人們在打樁船、運輸船上熱火朝天地施工作業,樁頂部的液壓振動錘緩緩地將鋼管樁打向海底。首根基礎樁的成功插打,標志著該項目海上主體工程建設正式啟動,項目將在海況適宜的情況下加快推進項目建設,預計2021年全部風電機組將并網發電。
記者在現場看到,巨型起重船穩固地浮在海面,吊重達900噸的起重船來回揮舞著頎長的手臂,施工人員有條不紊地進行吊裝作業。在施工船的一側,導向架在4根輔助樁的固定下穩穩地插在海床上,4根工程樁矗立在海面,正在進行打樁施工。每根鋼管樁高達58米,在它們上面將連接4樁導管架并安裝上巨大的海上風電機組。
“首臺風機基礎沉樁將于本月底完成。”項目施工方有關負責人肖泳介紹,下一步,陸上控制中心建設將和基礎沉樁工作同步開展。
項目簡介
據了解,粵電陽江沙扒海上風電項目規劃裝機容量為30萬千瓦,場址涉海約48平方公里,場址區域內水深范圍為23米到27米,距離陸地最近距離約16公里,計劃安裝55臺單機容量5500千瓦的海上風力發電機組,配套建設一座220千伏海上升壓站、35千伏集電海纜、220千伏登陸海纜及陸上控制中心。
該項目總投資約60億元,全部建成后每年可為電網提供清潔電能約7.846億千瓦時,與燃煤電廠相比,每年可節省標煤消耗約24.72萬噸,每年發電量可供應約20萬戶家庭用電。
相比陸地,海上風電面臨更多的挑戰,最復雜的莫過于海上多種復雜環境。肖泳告訴記者,該項目所在區域的工程地質條件十分復雜,巖面起伏變化較大,海底覆蓋層較薄,風機基礎需要大面積嵌巖。此外,海域上常出現臺風、暴雨等惡劣天氣,給海上施工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建設單位通過加強項目管理,精心策劃組織,克服了海上作業的艱苦環境,首臺風機基礎沉樁工作有序進行。接下來將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加緊施工作業,確保項目建設有序推進。
“首臺風機基礎的成功打樁預示著我們項目進入全面施工階段。”項目工程管理負責人龍正如表示,接下來該項目將嚴格把守質量關口,搶抓施工進度,確保安全生產,力爭把粵電陽江沙扒項目建設為南海的標桿項目,為我市打造世界級海上風電產業基地,推動綠色發展作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