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國電電力浙江舟山海上風電開發有限公司順利完成浙江省首個海上風電場——國電舟山普陀6號海上風電場區工程建設,全部63臺風機機組將于4月10日實現聯網發電。整個風電場規劃海域面積約為50平方公里,規劃裝機容量252兆瓦。
在國電電力浙江舟山海上風電開發有限公司順利施工的背后,還有一個“幕后團隊”默默為海上風電場施工提供海洋環保技術服務和海洋環境預報保障,這就是寧波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站。
從2016年11月,寧波中心站中標為舟山普陀6號海上風電項目2區工程提供海洋環境技術保障以來,實現了海上環境零事故,為風機順利并網發電,促進地方生態文明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
寧波中心站工作人員正在海上采樣
經驗豐富 中標海上風電環保服務
浙江省首個海上風電場項目位于舟山普陀區六橫島南側海域,是浙江省發改委2013年批復的首個風電項目,于2016年12月開工。
海上風力資源高于陸地20%~30%。六橫島東南側有寬闊的海域,以該海域7.7米/秒的年平均風速和風電機組3000小時的年平均發電時間計算,每年可發電7億千瓦時以上。優越的自然條件使得這里成為建設海上風電的理想場所。
但舟山海域是臺風災害頻發的地區,“大涌浪、強臺風、厚淤泥”,是海上風電項目建設和運營維護的難題。
施工單位預計在這里施工會受到海況條件的嚴重影響,同時,工程建設也會對附近海洋生態造成一定影響,因此必須有一家水平過硬的環境保護技術保障團隊作為支撐。于是,2016年11月工程開工前,中國國電集團公司國電舟山普陀6號海上風電項目,進行了項目2區工程的環境影響跟蹤監理、監測和竣工環保驗收調查及相關服務招標工作。
寧波中心站曾經為跨海橋梁、海底管道、海上油氣田、濱海電廠等施工提供環保技術服務,具有豐富的相關經驗,在眾多投標單位中脫穎而出。
接到任務后,寧波中心站組建了一支多學科綜合的項目團隊,對項目進行管理及跟蹤。“本項目環保技術支撐工作涉及項目較多,包括水文動力、水下地形、海水水質、海底沉積物、海洋生物、漁業資源調查、鳥類調查、噪聲、工頻電磁場等監測內容。”寧波中心站海上風電總項目負責人楊耀芳表示。
寧波中心站還編制了項目環境影響監測監視跟蹤監測方案和環保竣工驗收方案,并通過了專家評審。
臺風來襲 預報施工窗口期
海上風電場施工受海上洋流、涌浪、海上風向影響,施工人員要對附近海域海況有全面了解。為保障施工,寧波中心站所屬舟山海洋工作站每天都發送相關海域的海洋預警報信息。
臺風是我國東南沿海的主要海洋災害,臺風過境時,對海上作業和施工,沿海居民的生產生活造成嚴重影響。2018年,先后有“瑪莉亞”“安比”“云雀”“摩羯”和“溫比亞”……等多個臺風影響浙江沿海,加大了海上施工難度。在臺風影響期間,舟山海洋工作站進行加密觀測,及時發送海洋預警報信息,找到能夠避開臺風的海上施工窗口期,為施工單位提供準確的“風、涌、浪”數據。
不僅海上施工受臺風影響,海洋環保跟蹤監測也會受到臺風的影響。海洋環境預報保障至關重要。“水下噪聲、懸浮物跟蹤監視監測,需要在打樁施工和電纜鋪設的時候進行,好幾次監測船已經出海了,但由于受臺風影響,施工臨時停止,工作人員只能返回,等待下次。這些都增加了監視監測工作的難度和強度。”現場監理負責人崔永平說。
跟蹤監測 確保海洋環境零事故
為加快推進浙江沿海風能資源利用,普陀海上風電場項目進行了調整。據寧波中心站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批復后規模發生了變化,由原來的50臺單機容量5兆瓦風力發電機組變更為63臺4兆瓦風力發電機組,位置沒發生變化,在原設計上進行加密,登陸點向西移動了30米。
為了順利落實工程各項環保措施,降低工程建設對環境產生的不利影響,根據國家和地方法律法規要求,需要對該工程實施海洋環境跟蹤監理監測,以實現海洋經濟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發展。工程建設單位委托寧波中心站開展該工程的海洋環境跟蹤監理監測工作。
寧波中心站站長費岳軍說,由于海上風電場的開發建設規模較大,必然會給海洋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舟山是我國著名的漁場和海洋漁業的重要基地,在舟山附近海域建設海上風電場,要把對海洋生態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保障舟山海洋漁業可持續發展。
海上風機的打樁會對水質、水流、海洋自我調節能力產生影響,海上風電場會對鳥類、海洋生物的物種遷徙、繁衍產生一定影響等。
“施工過程中,我們到現場開展跟蹤監測監理,對風機施工期和試運行期的環境及污染物進行監測對比分析,一旦發現重大影響就督促建設單位整改,并通知相關管理部門。”楊耀芳說。
寧波中心站在環保服務過程中還著重督促舟山風電公司開展增殖放流和集魚效果評估以及廢水處理設備的驗收工作。“每周一次的高頻監視監理工作,及時發現問題,形成日志反饋給建設單位,敦促一周內落實整改。”楊耀芳說。
在長達3年的技術服務過程中,寧波中心站共開展100多次監視工作,20多航次外業監測,出動技術人員100多人次。在建設單位配合下,確保各項環保措施落實,項目建設以來保持環境零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