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消息,殼牌和Gasunie(荷蘭能源氣體聯合公司)公布了將建設在荷蘭的歐洲最大的綠色氫項目的計劃,該項目由10GW的北海海上風能提供動力!這個10GW的項目將啟動一項可行性研究,計劃在今年完成。
據悉,這家石油巨頭和天然氣基礎設施集團將與Gasunie、格羅寧根海港公司合作推進NortH2項目,在埃姆斯哈文港安裝一個大型氫電解器。該項目的一份聲明稱,到2040年,海上風力發(fā)電機組的裝機容量將達到1000萬千瓦,每年可生產80萬噸綠色氫氣。
合作伙伴希望這個“歐洲最大的綠色氫項目”一期投產的3-4GW海上風電能支持生產出第一批氫能。
NortH2項目彰顯了殼牌在海上風能開發(fā)方面的雄心,作為其能源轉型戰(zhàn)略的一部分,殼牌已成為荷蘭近海開發(fā)項目的合作伙伴。殼牌荷蘭公司總裁房龍(Marjan van Loon)表示:“我們將共同發(fā)起一項雄心勃勃的計劃,讓荷蘭成為全球氫能源的前沿。此外它還有助于實現荷蘭氣候協議的目標,加速能源轉型。”
值得一提的是,殼牌在NortH2項目的巨大雄心也將付出巨大投資成本,有聲音指出:“項目的初始階段可能需要歐洲和國家為能源脫碳提供補貼。”目前荷蘭政府對海上風電的拍賣一直在零補貼的基礎上進行,而該行業(yè)也在更廣泛地朝著氫能方向發(fā)展,因此,任何支持都極有可能附加在制氫方面。
海上風電制氫模式
該模式基于E-bridge一個名為“PowertoGas”的研究項目,即通過電力制氫制氧的方式來平衡電網中電力供需關系。簡單來說就是氫儲能來調節(jié)電力峰谷,是儲能技術的另一個技術路線。
“PowertoGas”就利用海上風電就地制氫,再將氫輸送回陸地用做發(fā)電和交通燃料,從而減少了對輸電網絡的依賴;還可以結合使用油氣公司的輸氣管路,將新能源發(fā)電和原來的燃氣廠家資源結合起來,實現減碳的目標,提升環(huán)境接受度。
這種模式的優(yōu)勢是顯而易見的:
新增的海上風電項目不用新建海上輸電系統,不受電網公司的牽制;
海上風電可以就近在油氣平臺或油氣管道附近建設,降低輸電損耗,也可能會降低項目投資成本;
海上風電制氫制氧的原料豐富,用來制氫的海上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對環(huán)境友好,無論是天然氣還是石油都是含碳化石能源,而氫氣燃燒的產物還是水,真正實現零排放。
根據合作伙伴的說法,這取決于政府的許可、北海新風電場的選址、電解制氫電解槽的可用位置以及有關各方的最終投資決定。NortH2已得到格羅寧根省和殼牌的支持,Gasunie和Groningen seapports正在尋找合作伙伴來擴大聯盟并幫助交付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