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初,由中國電能成套設備有限公司(簡稱中國電能成套)負責招標采購業務的全球單體最大陸上風電、國家電投內蒙古烏蘭察布風電基地600萬千瓦示范項目第一批塔筒招評標工作如期完成。中標結果顯示塔筒單位千瓦造價實現“逆市而降”,相較常規陸上風電每千瓦800元的造價降低近三成,開創陸上風電每千瓦“550元時代”,創歷史新低。按此節資率計算,烏蘭察布600萬千瓦項目塔筒設備就可節約采購成本近15億元,樹立了我國陸上風電大容量機組塔筒造價新標桿。
烏蘭察布項目是目前全球一次性開發規模最大的單體陸上風電項目,對推動我國能源轉型發展和新能源發電產業可持續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自2019年1月,中國電能成套就啟動了前期的準備工作。半年間,共派員28人次,進行了4次集中調研,走訪了甘肅、山西、河北、內蒙古13個縣市的20余家塔筒、法蘭制造基地,行程約7000公里;邀請行業內30余家塔筒、法蘭主流供應商,組織召開了2次物資供應座談會;多次赴業主單位匯報調研報告、座談總結和采購方案。針對烏蘭察布項目編制的各類報告、總結及方案就多達30余萬字。
通過長期持續的充分準備,中國電能成套一方面摸清了原材料市場價格的周期性變化規律,能夠選擇原材料價格的低點組織招標;一方面了解各潛在供應商的技術能力水平和生產制造能力,確保通過合理的標段劃分,發揮規模化效應,為做好造價控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20年2月,正值疫情爆發高峰時期,業主單位決定啟動第一批塔筒的采購工作,并且戰略性地首次提出擬將塔筒與錨栓拆分招標。
為了充分了解疫情下錨栓生產能力和價格水平,一天內,中國電能成套向業內20余家錨栓企業發出了“電郵調查問卷”,內容包括生產工藝、加工設備、產品業績、交貨運輸、生產能力、人員組織、原材料采購等14個方面。
對于已經復工的錨栓工廠,成套公司通過手機視頻進行了“云走訪”。“小蒲,能不能再看看原材料的采購情況?”中國電能成套的負責員工通過手機連線,看到了復工企業內的實時畫面:工人們在加緊進行鋼棒進廠檢驗、填寫檢驗記錄機、加工設備有條不紊地進行著“鋸切”、“倒角”等加工工序等。從原材料庫、熱處理生產線、到機加工車間再到成品庫,“云走訪”的足跡遍布工廠的每一個角落。
數據在手,心里不慌。中國電能成套在開標前已經對塔筒與錨栓的市場價格水平和變化趨勢了然于胸,并就塔筒和錨栓采購容量向業主單位提出了專業建議。
合適的價格來自于充分的競爭。3月7日,烏蘭察布項目塔筒和錨栓共6個標段的招標公告發布后,具備生產條件的30余家潛在供應商無一例外都收到了公告通知以及項目的詳細介紹。27日,開標當天,共有77家投標人參與了6個標段競標,競爭十分激烈。
此刻,標志烏蘭察布項目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的簽約工作即將啟動。為了確保業主單位及時提資,保障后續施工設計順利開展,中國電能成套必須在2天之內完成77家投標人的全部評審工作。
“疫情之下,我們采取了遠程異地電子招標方式,避免出差和不必要的聚焦,但工作人員數量大幅減少。”招標經理介紹說。面對大量繁雜工作,中國電能成套工作人員毫不停歇地堅守在評標崗位,飯在會議室吃,吃完繼續干,放棄周末雙休、堅持到崗上班,組織各方專家經過周末兩天的加班鏖戰,終于順利按時完成了評標工作,取得了令人驚喜的高質量招標結果。
此次招標,打響了烏蘭察布項目總包配送的“第一槍”,贏得了造價控制的“開門紅”。業主單位評價道:“‘平價’是烏蘭察布項目一大特色,因而建設成本我們必須嚴格控制。今年,塔筒制作費、材料費受國內風電‘搶裝潮’影響呈現上漲態勢,但中國電能成套充分利用項目規模大、單機容量大等特點,持續關注行業動態、應勢利導制訂招標方案,準備周詳應對突發疫情,最后的中標結果超出了我們的預期。顯示了中國電能成套的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采購的巨大優勢。”
目前,項目的第二批物資招標已經啟動,中國電能成套表示將一如既往地做好箱變、電纜等物資的總包配送方案和造價控制工作,為烏蘭察布這個重點示范項目的順利建成、為國家電投“2035一流戰略”落地落實繼續提供堅實有力的服務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