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在山東東營廣利港,只見塔吊高聳,艟艨連艘,卡車往返穿梭,集裝箱升降騰挪,遠控自動橋吊擎臂而立。
“這片土地將用于海上風電母港的建設,該項目計劃投資8億元,一期利用東營港廣利港區現有通用泊位進行改造,二期新建2個海上風電裝備專用碼頭。目前正在辦理相關手續,預計一期、二期分別于2022年4月、2023年初達到吊裝出海條件。”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廣利臨港產業園有限公司董事長生欽紅介紹,母港建成后,將和基地一起形成大型海上風電機組整機綜合裝運能力,極大滿足東營、山東以及鄰近省份的海上風電機組裝運需求。
在當前“雙碳”政策+新能源大背景下,山東省規劃建設渤中、半島北、半島南三大片區海上風電資源,重點打造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東營開發區快速梳理出自己的優勢:硬件方面,擁有山東省省會城市群最近出海口——廣利港,現有5000噸級泊位6個;港口腹地規劃建設了廣利臨港產業園,周邊現有大量已吹填完成的土地,可用于風電裝備大部件的安裝和儲運。軟件方面,勝利油田“四院一中心”(石油工程勘探研究院、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物探研究院、鉆井工藝研究院和技術檢測中心)在渤海海域勘探開發上具有大量技術創新和成功經驗,可為海上風電項目提供強大技術支撐。
東營開發區堅持“鏈式思維”,委托中電建(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提前編制《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海上風電裝備制造產業基地發展規劃》,啟動風電項目專用碼頭建設、吊裝設備改裝、地基軟基處理等一系列配套設施建設改造,從廠房到碼頭僅需500米,真正實現“廠房就地建、產業全鏈條、配套零距離”;在已有的美國米德、中車兆源、新大集團等一批海上風電制造關聯企業構成的“散珠”基礎上,列出國內外風電裝備制造頭部企業名單,以建設渤中海上風電基地、打造千億級魯北海上風電裝備基地和北方風電母港為共同目標,逐一補齊產業鏈條,對頭部企業逐個游說,最終撬動金雷股份、天能重工等一批項目順利簽約,其余風電整機、葉片、海纜、儲能電站等項目也在順利推進,風電裝備制造產業即將在開發區“串珠成鏈”、御風逐海。